在一次心理谘詢時,一個孩子的媽媽說:"我的兒子欣欣,小時候很聰明,小學成績好,也很聽話。可是上了中學後,光喜歡聽流行音樂,玩電動,學習成績下降。我們大人講講他,他總是和你頂嘴,真讓人生氣!"剛念初中的孩子,顯著的特點是"變"。生理上在變,孩子開始發育了:心理上也在變。父母會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不聽話了,你往東,他偏要往西。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叛逆心理"。這個時期: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在這個時期,我們不難發現,父母不準他這樣,他就會又哭又鬧,沒完沒了。從前聽話的孩子也會變得有些調皮、不聽話了。雖然這些表現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存在著差異,但卻是一種普遍的現象。總之,他們有了自我選擇與決定意願,不再事事都征求大人的意見了,甚至有了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因為采取的方法不同,就會收到不同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從小學進入中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進步。他們認為自己已經不是一個小孩子了,獨立活動的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了。他們一方麵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但另一方麵,又必須依賴家庭。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不能恰當地理解自尊,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是成人。如果這時父母還把他們當孩子來看待,他們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他們自尊心,就會產生反抗的心理,萌發對立情緒。難怪此時,父母常常抱怨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孩子卻說父母嘮嘮叨叨,真煩人!這個時期的孩子,盡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製能力還很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卻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但又片麵;喜歡懷疑別人,卻又缺乏科學依據。因此,父母僅僅滿足於表麵上了解孩子是不夠的,父母必須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必須了解"心理斷乳期"的實質。心理斷乳期實質上是青少年隨著身心的成長發育,逐漸從依賴於父母的心理狀態中獨立出來,自己判斷、解決自己所麵臨的新問題,這是一個人的社會進化過程,是一個人從幼稚到成熟的轉折時期。因此,父母要看到孩子正在成長,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平等的朋友關係。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要盡可能支持他們,尤其在他們遇到困難、失敗的時候,父母應鼓勵、安慰他們,幫助他們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確處理。另一方麵,父母又不能過於遷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的行為,以防孩子以後總是用反抗的方式來要挾父母、達到自己的目的。對於比較嚴重的反抗行為,父母可以采取獎賞訓練的方法,強化孩子的順從行為。在孩子的心理發展過程中,有兩個特殊的心理發育期,這也是孩子的叛逆心理最容易形成的時期,父母們必須高度重視,在教育的過程中正確的加以把握。2-5歲是孩子心理發展的第一個特殊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不難發現,孩子連勺子都會拿不好,卻偏偏要自己吃飯。父母不準他這樣,他就會又哭又鬧,沒完沒了。從前聽話的孩子也變得有些調皮、不聽話了。雖然這些表現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存在差異,但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在這一時期,父母采取方法不同,就會收到不同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地逞"父母威風",態度過於僵硬刻板,方法簡單粗暴,常會導致孩子更強烈地反抗,從而成為孩子不良性格的基礎,甚至直接導致他們退縮、孤僻等性格的形成。如果能夠正確認識孩子這一特殊的心理發展時期,采取以退為進的方法,在孩子不聽話、固執己見時,暫時依著他,然後循序漸進、因勢利導,使其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則不失為對他們的成長既有效也有益的做法。12-15歲是兒童心理發展另一個特殊的時期,又稱危險期。這是孩子青春發育期,也是他們最容易出現各種問題的時期。一直很聽話的孩子也變得不太聽話了;父母教育他,他不但不聽,還常常對父母發牌氣;做什麼事都愛我行我素,情緒易衝動等等。可以說,這一時期,也是他們最不安定的時期。這一時期如果教育方法不當,就有可能導致孩子各種心理障礙,嚴重的還有可能導致孩子離家出走,甚至出現我們做父母不願意看到更為嚴重的後果。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因勢利導外,還必須特別慎重。父母應盡量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掌握他們的想法動態,融洽與孩子的感情,切忌采取簡單的壓製辦法。事實證明,簡單的壓製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這就是要求我們要恰當地把握好一個"標尺"。既不能讓孩子感到害怕,又不能放任自流。隻有這樣,才能促進他們心理健康的成長。總之,隻有正確認識和把握孩子發育的兩個特殊時期,才能使我們的家庭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從而為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礎。人們經常聽到一些父母這樣的抱怨:"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可是脾氣越來越僵,總是不聽話,跟你唱反調,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其實就是孩子產生了叛逆心理。現在孩子由於社會環境的日益富裕與自由,他們自我意識很強烈,主觀能動性很強。因此他們對父母的要求和安排不會一味服從,往往喜歡"獨立"。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一味訓斥、打罵,就會使他們產生兩種不良後果:或遇 事唯唯諾諾,膽小怯懦;或固執任性,膽大妄為。而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1、自尊心受到傷害現在,有些父母還是滿腦子"不打不成器"的觀念。認為"嚴"就是體罰,很少考慮孩子的自尊心,總是隨意在外人麵前揭孩子的短處,諷刺、挖苦孩子,甚至有時還要對孩子動武,這樣孩子就會越大越不聽話。這種方法一旦走向極端,就是逼孩子往歪路上走。正確的做法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他們當作一個開始有獨立意識的小夥伴,有事商量著辦,平等相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千萬不可居高臨下,以勢壓服。2、好奇心受到壓抑可以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尤其強。世界對他們來說充滿神秘和驚奇,大人司空見慣,不以為然的事物,他們都要問問、玩玩、摸摸,有時就難免會闖禍。如果父母不了解他們的好奇心,認為這是胡鬧,不分青紅皂白地嗬斥、打罵孩子,就很自然地會引起他們的不滿情緒。明智的辦法就是鼓勵他們。父母應該這樣告訴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們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想辦法幫你解答問題的。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們懂得不少道理。3、父母反複嘮叨俗話說:"話多如水。"可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偏偏要反反複複、嘮嘮叨叨個不休,就怕孩子記不著。然而如果孩子長期處於這種沒完沒了的說教當中,就會產生抵觸情緒,產生叛逆心理。即使明知道父母說得有理,他們也不樂意聽。這其實也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所以,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要言簡意賅,留給他們思考的餘地,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就相對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4、期望不切實際現在父母大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費苦心設計好的藍圖,硬要他們去做一時還難以做到的事情。其實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適得其反,甚至是一事無成。因為這種揠苗助長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提出的要求,應該比孩子的實際能力略高一點,讓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樹上的果子",使他們經過努力,都能圓滿完成任務,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孩子就會不斷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因此千萬不要不顧其心理發育的水準強逼孩子做一些事。諸如,學識字、練鋼琴等,這種超越兒童心理發育水準的做法,很難有較大收益,甚至會適得其反,把孩子逼出問題來。當然,對於孩子的真正叛逆心理,也是有辦法克服的,這就是心理學稱之"感化-說服-感化"的方法。這是指在說服對方之前先進行一番感化的工作。我們發現,小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的時候,有的父母就會立刻責問"你為什麼要唱反調",采用直接管教的方法。研究發現,使用這種方法,孩子在想反省之前心中便先產生了反感及反抗的心理,所以無論多大聲地責罵他,也收不到效果。如果是聰明的父母,他們會鼓勵孩子說"你努力了"、"你已經夠好的了"等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前期感化工作。經過這一番努力,然後指出孩子失敗的原因,這是主要的目的。最後,父母還不要忘了安慰孩子,比如說"再稍微注意一下,你就能做的更好"等。2-5歲是兒童心理發展的第一個特殊時期,這時孩子到了"心理斷乳期"。12-15歲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另一個特殊時期,又稱危險期,是孩子青春發育期。在這兩個時期,一直很聽話的孩子往往會變得不太聽話了。很多父母認為這是叛逆行為。其實,這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抓著這個時機,因勢利導鼓勵他們,對他們的個性形成很有好處。
第六章 我們應該了解兒童心理發育的特殊時期。 08-06(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