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邊有一個。”衝野大叔也沒再說什麼,估計他心裏暗想我真是個怪人。
既然衝野大叔總是不知道吃什麼好,我決定買些菜回去,做點簡單的中國菜給他嚐嚐,也算是回報他的熱情接待。
幾分鍾後,我們走到菜場門口,衝野大叔指著旁邊一間單獨的小屋子告訴我,在這裏豬肉得嚴格地被隔離開來單獨賣,那間小屋子就是專門賣豬肉的。
進入菜場,我看到攤位已經收掉一大半。衝野大叔說,菜場下午會關門,現在已經是尾聲。我說這在中國不可能,中國的菜場是全天營業的,大家下了班還會去買菜呢!衝野大叔說,中國人真幸福。
買菜時,我見識到衝野大叔非凡的語言功力——因為攤位老板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他看見華人說華語,看見馬來人說馬來語,看見印度人說英語,跟變形金剛似的,從不會搞錯,甚至連說華語都有所區分,有的人說粵語,有的人說閩南語,衝野大叔全都能搞定——他簡直是三頭六臂的孫悟空!
“馬來西亞人都這樣。”當我對衝野大叔表示欽佩時,他很平靜地回應道,“馬來西亞有三大主要種族,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基本上平分天下,各有各的語言和文化,所以逼得大家都必須隨機應變。”
“那為什麼不說印度語?”我問。
“你知道……印度人很為他們的英語水平自豪……”衝野大叔解釋。對哦,我這才想起來,我去年到印度旅行時,街邊隨便一個乞討的老人家說英語都是一溜一溜的。印度曾被英國殖民過,是亞洲英語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真讓人慚愧!”我說,“大部分中國人一輩子隻會說中文,大學過個英語四六級都跟要大家的命一樣,你們卻隨隨便便就能說三種語言,太不公平了!”
“沒辦法,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衝野大叔聳聳肩,“就得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樣多有趣啊!
盡管我達不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水準,但我對分辨是人是鬼的“遊戲”突然起了興趣,每次在衝野大叔要跟人說話之前,我都小聲在他耳邊猜這是什麼人。華人和印度人我當然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可馬來人卻有點困難……
“這不是馬來人嗎?”我奇怪地問,“你為什麼跟她說英語?”
“她不是馬來人,她是外勞。”衝野大叔說。
“外勞?”
“馬來西亞有很多外勞在這裏工作,大多是從越南、印度尼西亞、緬甸來的。這個女人,應該是印度尼西亞或者緬甸的。”
“他們長得跟馬來人沒差別啊。”
“慢慢你就會發現差別了。”
於是,我自己總結了一下,馬來人幾乎全都信奉伊斯蘭教,所以包頭巾的女人八成是馬來人,至於男人嘛,我還是拿不準,經常猜錯,而這也成了我在馬來西亞第一個感興趣的活動——“猜猜誰是馬來人”。
多元文化融合的吉隆坡才是我心目中的國際化大城市的樣子嘛!相對而言,中國的北京、上海弱爆了,因為中國人數目實在太大,再多的外國人丟進去都沒了影兒。哪需要會什麼外語?不逼著老外說中文就不錯了。你沒看看?連中國的火車站都幾乎找不到英文。
我都已經第三次來馬來西亞,可如果沒有遇到衝野大叔,我還是不知道這些當地文化。在很多中國人眼裏,馬來西亞是華人的天下,橘子同學上次來過一趟,她又跟我說馬來西亞快要被印度人占領了。原來他們全是盲人摸象,根本不知道馬來西亞真實的模樣。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反複到同一個地方旅行?難道不應該去未知的地方嗎?但我的旅行早過了喜新厭舊的獵奇階段,我想更深入地了解當地的社會與生活,這就是我想做而且來馬來西亞真的在做的事情。
在菜場逛了將近半小時,我想起自己那三腳貓的廚藝……為了不叫外國人笑話,我隻敢買最基本的食材,做最沒技巧的菜色。結果,我買了番茄、雞蛋、香幹、青椒、豬肉……做番茄炒雞蛋和肉絲炒香幹。老天保佑,希望不要太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