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講個笑話。
據說,美軍在1910年一次部隊的命令傳遞中鬧了很大的笑話。
營長對值班軍官說:“明晚大約8點鍾,哈雷彗星將可能在這個地區看到,這顆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見一次。命令所有士兵著野戰服在操場上集合,我將向他們解釋這一罕見的現象;如果下雨的話,就在禮堂集合,我為他們放一部有關彗星的影片。”
值班軍官對連長說:“根據營長的命令,明晚8點哈雷彗星將在操場上空出現。如果下雨的話,就讓士兵穿著野戰服列隊前往禮堂,這一罕見的現象將在那裏出現。”
連長對排長說:“根據營長的命令,明晚8點,非凡的哈雷彗星將身穿野戰服在禮堂中出現。如果操場上下雨,營長將下達另一個命令,這種命令每隔七十六年才會出現一次。”
排長對班長說:“明晚八點,營長將帶著哈雷彗星在禮堂中出現,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話,營長將命令彗星穿上野戰服到操場上去。”
班長對士兵說:“在明晚8點下雨的時候,著名的76歲的哈雷將軍將在營長的陪同下身著野戰服,開著他那輛彗星牌汽車,經過操場前往禮堂。”
這是一個很好笑的笑話,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從上到下不斷發生變化,最後傳到底層士兵耳朵裏的,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信息。我們假想一下,如果軍隊在打仗過程中,要傳遞的是一個戰略性信息的話,出了錯誤會有怎樣的結果呢?我們來看一個曆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
1930年4月,山西軍閥閻錫山與馮玉祥結成反蔣聯盟,發動了討伐蔣介石的中原大戰。當時,聯席會議決定,閻、馮各派一支部隊,在河南省的沁陽縣會師,然後一舉殲滅駐在河南的蔣介石軍隊。於是,馮玉祥的參謀很快擬寫一份命令指揮沁陽的緊急命令。但命令中誤把“沁陽”寫成了“泌陽”,一字之差,鑄成大錯。沁陽在河南北部,離黃河岸約70公裏,北靠山西,對閻軍來說十分有利,進可攻,退可守。而泌陽在河南南部,距沁陽卻有幾百公裏。到會師那天,閻錫山的部隊在沁陽看不見馮玉祥部隊的影子,知道情況不妙,立即打電報詢問,這才發現馮軍走錯了地方。等到馮軍揮師北上,已貽誤殲滅蔣介石的戰機,閻、馮聯軍陷入了被動,導致了聯合作戰的失敗。
戰局的扭轉,原因就在於錯誤地傳遞了信息。由此可見,信息的準確傳遞,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能把信息準確快速地傳遞出去,就可能為自己贏得成功的機會,反之,如果傳遞的是錯誤信息,就會導致失敗。
信息傳遞不光是一門科學,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博弈智慧。如何獲得信息、利用信息,是決策者進行博弈決策的一個關鍵。
在美國有一則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征兵廣告,既幽默又智慧。這則征兵廣告出台後,收效十分明顯。它改變了死氣沉沉的征兵局麵,使許多青年踴躍應征入伍。征兵廣告的內容:“來當兵吧!當兵其實並不可怕。應征入伍後你無非有兩種可能:有戰爭或沒戰爭,沒戰爭有啥可怕的?有戰爭後又有兩種可能:上前線或者不上前線,不上前線有啥可怕的?上前線後又有兩種可能:受傷或者不受傷,不受傷又有啥可怕的?受傷後又有兩種可能:輕傷和重傷,輕傷有啥可怕的?重傷後又有兩種可能:可治好和治不好,可治好有啥可怕的?治不好更不可怕,因為你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