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換一種角度去看生活中的那些荊棘
就像一年四季有晴也有雨,人生也不可能總是豔陽天,碰上風霜雨雪是常有的事——人的一生就是從風風雨雨中走過來的。在事業、學業、愛情、家庭的道路上,總會遇到一些荊棘和磨難。
荊棘是怒海中的狂風,它想折斷我們遠航的桅杆;荊棘是沙漠中的烈日,它想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荊棘是晴天中的霹靂,它想摧毀我們進取的決心。但也正是這些荊棘,磨煉了我們的意誌,讓我們變得更為強大。
舒伯特是近代音樂史上著名的作曲家,是浪漫主義音樂派的先驅,可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在饑腸轆轆中創做出來的。可是,貧困並沒有銷蝕他的才華,他的作品一直是音樂界的驕傲。
有一天,舒伯特餓得實在不行,不知不覺中便走進維也納一家飯館,可他身上一分錢也沒有。這時,餐桌報紙上的一首小詩吸引了他,舒伯特當即就為這首詩配上了樂曲,交給店主換了一份土豆吃,這首樂曲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搖籃曲》。
生鐵不經冶煉和鍛打就成不了好鋼。苦難和荊棘會激發人的潛能,讓我們在瞬間爆發出巨大的能量。正如一句俗話所說,困難是走向勝利和成功的階石,碰壁是考驗能力和提高水平的機會。碰壁在所難免,困難無法躲避,不管怎樣,你總得勇敢地去麵對,頑強地去拚搏。拿出力量,用迎接的姿態去一一打破它們!
在達·芬奇出名之前,沒人看得起他的畫作,可謂際遇坎坷。懷才不遇的達·芬奇在30多歲的時候,努力地尋求機會,於是投奔到米蘭的一位公爵門下。
因為沒有名氣,最開始公爵不讓達·芬奇為自己畫畫。幾年過去了,在達·芬奇的再三要求下,公爵終於開了恩——讓他給聖瑪麗亞修道院的一個飯廳畫裝飾畫。在飯廳畫裝飾畫這種活一個普通的匠人就可以完成,對於達·芬奇的繪畫才能來說簡直是大材小用。雖然是一件無足輕重的事,但達·芬奇還是竭盡全力去把它做好。他花了自己的所有力量去進行創作,日夜站在腳手架上,幹到夜色降臨也不肯下來,忘記吃飯是常事。
這幅壁畫就是著名的畫作《最後的晚餐》,達·芬奇用他的汗水澆築出了人類藝術的珍品。
俄國著名文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這麼一段話: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經過叢林。生活的道路也是這樣,常常會遇上荊棘叢生的小道,會遇上寒風和暴雨。意外的不幸、事業的挫折、經濟的拮據、人際關係的緊張等,都會使你的生活蒙上陰影。但是,如果沒有生活的曲折和坎坷,就沒有那令人歎服的道德楷模。正是由於風雨的吹打,鍛造了我們社會中的許多棟梁之才,正是由於挫折和磨難,造就了大批生活中的強者。
1958年,富蘭克·卡納利為了籌集他的大學學費,開了一家比薩餅店。讓這個小夥子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餅店不僅為自己掙足了學費,還成為自己日後的事業。
就在比薩餅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的時候,卡納利準備在俄克拉何馬開設分店,但這個店失敗了。之後他又將比薩餅店開在紐約,但銷售業績一樣讓人心灰意冷。
這些失敗沒有讓他失去信心,他從失敗中分析原因,知道了店麵裝潢要因地製宜,知道了比薩風味不單單隻有地方風味幾種,在嚐試過不同的裝潢風格和比薩口味後,卡納利獲得了他事業的又一次騰飛。
卡納利的比薩餅店成為全球知名的比薩連鎖店——必勝客。卡納利說他的成功正是在一次次失敗中積累起來的,因為這些失敗讓他學到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