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內找到外星生命
最近,正在澳洲出席外星生物研究會議的美國“外星生物情報研究所”(SETI)的高級太
空科學家蕭斯塔克透露,由於新科技的幫助,科學家可望在未來25年內,在外太空找出其中
一個星體上的生物。
該研究所自1984年成立以來,就開始監察無線電訊號,希望能探測到來自外太空發出的
訊號。他們開展了著名的“鳳凰計劃”。到1999年中期,鳳凰計劃已觀測了大約500顆星體,
但始終沒有地外文明信息被監測到。蕭斯塔克說,“我們確實經常監測到信號,可經查實都是
人類而不是外星人發出的,大部分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蕭斯塔克透露,研究所在讚助下
將斥資2600萬美元,研製一組射電望遠鏡陣。這組望遠鏡叫做“艾倫望遠鏡”。艾倫望遠鏡
陣將覆蓋1000到10000MHz的頻率,預備在2005年投入使用。蕭斯塔克說,不能期望外星
人與我們在電影中見到的相近,但推測他們也會有中央思維係統,眼睛、嘴巴和腿,也會繁
殖,他們可能比人類聰明得多。
人類向外星人頻送秋波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曾向外太空4次發射與外星人聯絡的探測器——先驅者10號、11
號,旅行者1號和2號。在“先驅者”號上,科學家將畫有人體圖像及地球位置的金屬板留在
艙內。在“旅行者”號上,分別帶有一片用特殊金屬製成的光盤,內容包括用100多種語言
向外星人問候“你好嗎?”其中有中國的廣東話和上海話。可視圖像中包括中國的長城和美國
的大峽穀等。音樂有中國的古樂《高山流水》及貝多芬的《歡樂頌》等名曲。
除了向外星人“送禮”,近幾十年科學家一直采用一種更有希望的方式——電波來搜尋外
星文明。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聯絡是在1974年,在波多黎各科學家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
射電天線,向浩瀚的銀河係發射了含義深刻、功率強大的密碼式無線電信號,密碼中含有有
關地球及人類的極其重要的信息。
1999年5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外星智能探索“研究組啟動了一個名為“家中尋
找地外生命”的項目。利用互聯網把世界各地那些整日開著卻無所事事的個人計算機聯合起
來,組成一台超型計算機。每天,他們把從世界上最大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收集來的大量
數據拆散成無數小塊,通過互聯網送到加入這一項目的個人計算機中,這些計算機自動對這
些數據加以處理,處理完了又送到伯克利,在那裏彙總研究。用這種方式,可使分析工作的
敏感度增加10倍,至今已有170多萬台計算機加入進這個項目,運行時間累計達20萬年。公
眾對尋找地外文明的興趣由此可見一斑。
科學家的苦惱
然而,在無數努力均無所獲之後,科學家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其他文明是否也
像人類那樣來構建自己的文明體係,也用無線電來傳導信息呢?如果他們不用無線電來傳導
信息,那麼我們今天的所做所為又有何意義呢?科學家認為,人類考慮的都是與地球文明相
似的文明,但如果他們以其他生命形式存在呢?如蛙人、科幻小說中的蜘蛛人等,那他們就
無法和我們交流,我們也隻好永遠對他們保持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