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哀哀而哭,半句話也答不上來。休哥歎道:“小花,你莫要忘了剛才答應了皇上,你說隻要他不死,便不會再讓他心痛。現在他為你終於挺了過來,希望你也不要背棄自己的諾言。”
小花伏在地上嚎啕大哭,半日才哽咽道:“隆哥哥,隆哥哥,我對不起你。若是你肯等我,小花寧願死後受萬箭鑽心之苦,來世還要和你在一起。”
休哥微微搖了搖頭,見小花在地上哭得是肝腸寸斷,便將她扶上了馬車,馬鞭一揮,大軍即刻出發,緩緩向南京而去。
宋遼高粱河一役,宋軍大敗,全軍覆沒,趙光義一人一騎孤身出逃,二個月後方才回到了汴京。宋太祖趙匡胤之子燕王趙德昭、秦王趙德芳欲趁趙光義生死未卜之際奪回帝位,卻被趙德昌所阻。趙光義回京之後,以其它的罪名責之,燕王畏罪自盡,秦王也隨即暴病而亡。耶律賢在南京重傷三月方愈,遼南院樞密使高勳、皇弟耶律隻沒趁機謀反,被耶律賢派耶律奚地率兵鎮壓、鴆殺。
宋遼朝綱交替動蕩,皆不得他顧,大軍相峙三月,各自撤兵而回。隻是宋人從此談遼色變,視遼人為洪水猛獸,竟是不共戴天的死敵。遼人憎惡宋人,頻頻南下騷擾邊關,見邊貿受阻,無法換取絲茶鹽鐵,一路燒殺擄掠,更是變本加厲。邊關百姓苦不堪言,狼煙之下,不過保住性命而已。
小花在耶律賢榻前衣不解帶看護了整整二月,耶律賢方才能下地行走。又過了一月,耶律賢見自己已能行動如常,掛念著上京局勢不穩,便帶著小花,與十幾萬大軍浩浩蕩蕩班師回京。小花在耶律賢懷裏走了一路,見越往北去,那塞外風光越是與中原江南迥異,便趁著無事,將那一路所見一一謄畫了出來。
耶律賢見了,也覺得新鮮有趣,不時在一旁搖頭晃腦翻上一翻,小花見他橫看豎看,分明沒理會處,不由微微歎道:“賢哥哥,你看不懂的。我畫得也不好,隻是我看當日趙德昌將大運河一路繪了下來,覺得這倒是個好法子。你可不要小瞧了去,若要建渠修路,沒有比這個更便利的了。”
耶律賢聽了,冷冷哼了一聲,一把抓過小花的筆來,將它扔在一旁,自己卻是緊緊抱了小花在懷裏,大聲說道:“宋人的那些玩意,朕可從來沒有放在眼裏。咱們遼人逐水草而居,大漠任我們闖蕩,哪裏需要建渠修路?宋人隻會這個,成天呆頭呆腦,所以才打不過我們。”
小花搖了搖頭,說道:“賢哥哥,我一路走來,發現其實這塞北也是土地肥沃,如果能好好的整治利用,並不比中原差。遼兵頻頻騷擾邊關,無非是所需無法自給自足,卻受製於宋人。若能兩相便宜,豈不是對遼人和漢人都有大大的好處。”
耶律賢望了小花一眼,皺眉道:“小花,你雖是漢人,但如今的大宋卻是你的死敵。你既已嫁入遼宮,還是把自己當做遼人吧。你放心,如果有誰因為你是漢人敢說三道四,朕便割了他的舌頭。我們很快就要回到上京了,遼宮比不得你們金陵的皇宮精致秀美,朕想為你單單起一座宮殿,你想蓋成什麼樣子,不如現在畫下來,朕讓他們趕緊去準備。”
小花聽了,微微搖了搖頭,歎道:“賢哥哥,我不想住在皇宮裏。我曾聽人說,大漠裏有條河,沒有東流入海,而是流向了沙漠裏,我一直想去看一看。若是能在那裏蓋一座小小的木屋,每日放馬牧羊,天地之中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才合了小花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