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沉默是軼
小時候,老師給我的評語是:沉默聽話,是個好學生。稍大一點兒,有長輩
諄諄告誡:禍從口出,切記守口如瓶。於是,我一直遵守沉默這個所謂中庸之
道,將心扉緊緊鎖閉,從不輕易開啟。
大學畢業,我應聘到一家報社,跟著一個編輯做娛樂新聞。本來就對娛樂
圈“發燒”的我顯得比老編輯更能把握潮流,一個娛樂版被我做得活靈活現。
但因為從小養成的習慣,我很少在編輯會上說出我的想法。久而久之,我
一在眾人麵前說話就臉紅,後來就幹脆不說了。遇到老編輯撤我的文章,也不
說出我的編輯思想,就一味忍著。心想:反正活是我幹的,不用說別人也知道。
我的頂頭上司編輯部主任姓文,30多歲,是個怪人。日常生活中,他顯得
平易近人,可是一旦牽涉到工作,他就變得六親不認。但由於他能力突出,不
論是策劃、標題製作、文字編輯、新聞敏感,甚至美術設計排版,等等,都自有
一套學問,所以大家對他既尊敬又害怕。
他很關注娛樂這一塊,雖然我也有被他罵得顏麵無光的經曆,但總的來說
對於我們版麵的進步他給予了很大的肯定。有幾次,他很親切地讓我去他辦公
室談心,交流工作體會。可是每次他問我在工作上有什麼需要表達的觀點沒
有,我的心就緊張得怦怦亂跳,關於如何把娛樂版做得更好的想法差一點兒就
衝口而出——但每次我都是忍住了沒說,切記沉默是金,切記禍從口出。
轉眼半年過去了,其他和我一起來的年輕人都做出了一些成績,唯獨我
還是默默無聞。由於我總把話悶在心裏,別人並不了解我的想法,我編輯的稿
子總是被撤。漸漸地,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一次,文主任請我們這些年輕人吃飯,算是對我們半年來工作的一次肯
定。酒過三巡,他變得激動了,敲著桌子對我說:“你的前途渺茫啊。”喧鬧的飯
桌一下沉寂了,大家都看著我瞧我有什麼反應沒有,我雖然窘迫著紅了臉,卻
沒有反駁他。
“瞧,這就是你的毛病。”文主任說,“你才多大,學得這麼老成,沒有一點
兒年輕人的銳氣——你如果拍著桌子對我喊‘不要看扁我!’你就還有救!”他
嘲諷地說。“其實我知道你心裏在想什麼,你在想‘沒必要和這種人一般見
識’,對不對?”他的話確實是我心裏想說的,我這才說了句實話:“你怎麼知道
的?”大家哄堂大笑。
文主任也笑了:“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和你很像。”他說了自己的一段經曆。
文主任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雜誌社做編輯,年輕的他連著策劃一些主
題文章,包括約重頭稿件。但有一點,就是不善表達。
沒過多久,一個提拔的機會降臨在編輯部每位成員身上,雜誌社要增加
一個總編助理的位置。他心想,這個職位應該是非他莫屬了。果然,領導找他
談話,讓他說說對雜誌的看法。他卻做和事佬狀,不慍不火地簡單說了幾點。
他想著,沒必要表達太多,反正工作都在那擺著。
沒想到答案卻出人意料,一個各方麵能力都比他差好遠的人被提拔了上
去。領導當麵告訴他,通過那次談話,感覺他沒什麼想法,才做出這個決定的。
文主任這時候才知道自己吃了啞巴虧。
從那以後,他深深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以為自己的才華是誰也拿不走
的,有才華一定要表達出來,要與人交流。否則,就像是一塊埋在土裏的金子,
被厚厚的塵土埋沒了光輝。”
在新的單位,他仿佛變了一個人,堅持自己的風格,直陳自己的想法,工
作十分出色。文主任說完了他的經曆,望著我說:“每一次我給你機會讓你說
說想法,你都不敢說,是你自己喪失了閃光的機會。”
那個夜晚,我收獲了一條永遠銘記在心的道理:任何一個滿腹經綸、胸懷
大誌的人,如果隻會清高地沉默,那麼機遇就會在你手指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沉默很多時候是塊鐵,會白白葬送比金子更為可貴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