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夏南風提起太子,王皇後的表情有些不自然,略微頓了頓,還是開口道:
“十日後便是一年一度的冬日詩會,望景書院延請顧秀之顧夫子任評委,你太子哥哥想要拜顧夫子為師,自然也趕了過去。”
“教太子哥哥讀書的不是王祖父和王舅舅嗎?為何又要去拜顧夫子為師?”夏南風問。
王皇後的表情更加尷尬,但仍然為太子找補,“學問精益求精,先生也是多多益善。”
饒是王皇後不動聲色,夏南風還是從她的神情中看出一些不同尋常,也從她的話語裏聽出了一些言不由衷。
王皇後的父親王先鈞是前任太傅,亦是帝師,教導過文帝;王皇後的長兄王文冉入仕,現任河南道漕運總督,已是一方大員。
王皇後的次兄王文林無意仕途,在望景書院做了一名夫子,因學問出眾,後來被推舉為書院山長。
望景書院本就是王家先祖創辦,在書院股份中,王家占大頭,曆任山長也都是王家人。
王皇後的三兄王文舟是景元帝二十八年的狀元,如今是翰林院院首,也是曆屆科考的主考官之一。
夏疇四歲就由王文舟親自啟蒙;十歲進入望景書院,由王文林親自授學;十五歲及冠之年開始入朝聽政,時不時得到王先鈞的指點。
為教導太子,王家父子可以說是不遺餘力。
顧秀之和王先鈞齊名。不同的是,顧秀之一生淡泊名利,從未參加過朝廷科舉,也拒絕舉賢和朝廷的招攬。
作為當世大儒,王、顧二人在天下學子中具有同等號召力和影響力,還各有一批追隨者。
拜師從來隻拜一個,既有了王家父子,且王家父子還是自己的親外祖父與親舅舅,夏疇為何又要拜顧秀之為師?
夏南風正在琢磨,就聽見了王皇後的心聲。
【本宮十月懷胎,生下太子,費心為他籌謀,本宮的父兄都為他殫精竭慮,孰料就因他外祖為五皇子授課講學,他竟在心中忌恨,還對本宮出言不遜,誤以為他外祖、舅父要幫五皇子謀奪東宮之位!】
【如今,外祖病了,他竟然連登門問疾都不肯!還急於將本宮和他外祖、舅父撇開。本宮和王家器重的太子,竟涼薄如斯!】
【太子妃的祖母和顧秀之的夫人是姐妹,顧秀之是太子妃的姨公,太子這是打算舍了他外祖和舅父,去倚靠顧秀之啊!】
【疇兒啊疇兒,論門生故舊、朝中權勢、你親外祖父難道還比不過顧秀之嗎?你竟連這都看不明白!】
【況且學問一事,你外祖同顧秀之素有分歧,這才有南顧北王、兩大流派!你可知此舉會令你外祖和舅父多寒心!】
【罷了,兒大不由娘,你既已不信任你的外祖與舅父,又聽不進本宮的勸說,本宮也無能為力!但願你日後不要後悔就好!】
王皇後的眼裏滿是落寞與失望。
聽完這一連串的心聲,夏南風明白過來,夏疇竟與王皇後和王家離了心,大約是聽信了太子妃的話,轉身要去抱顧秀之的大腿,倚靠顧家。
夏南風越加鄙薄夏疇。蠢貨!論世家底蘊、財富權勢,顧家焉能同王家相比!不過夏南風更多的是高興,夏疇越是同王皇後、王家離心,揭露他才會越容易。
夏南風心念一動,看著王皇後,無比認真地說:“母後,兒臣有一日在南書房看見太子哥哥,發現了一件趣事!”
王皇後被這句話吸引,從悲傷中恍過神,朝她看過來,“什麼趣事?說來聽聽!”
見王皇後願意聽,夏南風斟酌了一下語言,方才開口道:
“那日,太子哥哥與宮公子站在一處,兒臣竟意外發現他們兩人長得很像。太子哥哥和宮公子看起來更像親兄弟,同四皇兄、五皇兄反倒是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