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曲貢文化遺址
中國
曲貢,在藏語裏是“水塘”之意,“曲”就是水,“貢”則是堰塘。
曲貢村因早先有個大水塘而得名,現在水塘早已消失,但村名依舊。曲
貢文化遺址就位於西藏拉薩市北郊,曲貢村一處河穀的邊緣地帶,海拔
3690米,比拉薩高出20多米,比昌都的卡若遺址高出500多米。
曲貢文化遺址年代下限為公元前1500年上下,上限為不晚於公元
前1750年,年代跨度在距今3500~3750年。當然這個上限還不是實際
上的最早年代,估計還可以上推到距今4000多年前。這是在卡若遺址之
後西藏境內的第二個經過科學調查和試掘的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其
年代比卡若遺址略晚。
曲貢文化遺址分布在曲貢村和軍區總醫院北麵的山坡下端,坡上是
裸露的山崖,坡下是拉薩河穀地。這個古老的村莊東西約150米,南北
約30米,總麵積超過10000平方米,是迄今在西藏發現的海拔最高、
年代最早、麵積較大、文化層堆積較厚、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多種文化
並存的遺址之一,被譽為拉薩的“半坡”。
曲貢文化遺址和石室墓墓地最早發現於1984年11月,西藏自治區
文物管理委員會文物普查隊的更堆等人在拉薩北郊娘熱溝曲貢村的一
次文物調查中發現了散布在地表的一些文化遺物,發現了曲貢文化遺
址。當時采集到不少陶片和打製石器,而且進行了小規模的試掘,找到
了文化堆積層。《拉薩曲貢遺址調查試掘簡報》發表在1985年第9期的
《文物》上,從而使這個發現受到關注。
因為曲貢文化遺址已遭嚴重破壞,試掘的麵積也很小,所以未能在
遺址中發現房屋。但是1991年,考古學家在一處因取土而被破壞的地麵
發現了一處居住遺跡。這是一個方形建築基址,有石塊砌成的壁畫,居
住麵上散落著大量的木炭與草木灰。從中發現的編號為ZK—2334的木
炭標本經碳-14測定,年代測定為距今3115年。
曲貢文化遺址
有早期石板墓3
座、灰坑22個、
祭祀遺跡2處、祭
祀石台6座和4具
完整的人體骨架,
祭台平麵呈不規則
的橢圓形,由大小
不一的礫石塊砌成
基本水平的台麵,
其長徑在1米左
右,一般都建在主
墓東北方向1~3米處。而在曲貢文化遺址的晚期文化遺存的西北方向約
300米處,發現一處石室墓墓地,總麵積為6500平方米,發掘出土坑石
塊堆壘成壁,墓葬中有石槨,葬式主要是二次葬和屈肢葬。經測定,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