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東胡林人遺址?(1 / 2)

6東胡林人遺址

中國

東胡林人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古人類墓葬遺址,區級文物保護

單位,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1966年被發現,因發現於東胡林村

而得名,距今約1萬年。遺址麵積28萬平方米。該處文化遺址是繼

“北京人”和“山頂洞人”舊石器文化遺址之後的又一重要發現。

(一)地層堆積

考古隊於2001年和2003年共挖掘5米×5米探方7個(T1~T7),

5米×8米探方1個

(T8),2米×5米探

溝2個(TGI~

TG2)。實際發掘麵

積200平方米。以

T3為例,依土質土

色,自上而下可分7

層。第1層:淺灰

色土,土質鬆散,

多植物根係,厚5~

20厘米,為現代耕

土層。第2層:灰黃色土,土質疏鬆,厚15~35厘米,此層是

1960年前後挖白薯時堆積而成。第3層:灰褐色土,土質鬆散,厚0

~35厘米,包含物有青花瓷片、石塊、炭屑、紅燒土顆粒等,年代約

為明清時期。第4層:淺黃色沙質土,分布於探方西半部,厚0~75厘

米,包含物有動物骨、螺殼、石片等。第5層:黃色細沙質土,較為致

密,分布於探方西半部,厚15~50厘米,包含物有石塊、蚌殼及動物

骨骼等。第6層:灰黃色細沙質土,土質較第5層致密,夾雜白色斑

點,厚10~30厘米,包含物有石片、石塊、動物骨骼等。第7層:灰

褐色土,土質堅硬,距地表95~105厘米,包含物有石片、石塊、動物

骨骼等。

(二)遺跡

發掘的遺跡有灰坑3個,灰堆8處,石器製作場1處。8處灰堆遺

跡堆積狀況大致相似,位於T3的東北部,範圍約為80厘米×60厘米。

中心區域有大量的黑色灰燼,包含物中數量較多的是有燒烤痕跡的礫石

塊、有打製疤痕的石核和動物骨骼(可辨識的主要是鹿骨)等。該遺跡

自上至下都發現有石塊,上部的石塊堆積較亂,底部的石塊則大致堆如

環狀,排列比較整齊。

(三)墓葬

1966年在清水河西岸的第二級黃土台地上出土人骨3具,未發現

有墓壙。正中一具為16歲左右的少女,是一次葬,有顱骨、椎骨、股

骨、髕骨、脛骨和恥骨,還有若幹指(趾)骨。兩側各為男性成人骨骼

1具,是二次葬,僅殘存一些體骨和頭骨碎片,其中比較完整的有左側

股骨、腔骨和骸骨。在少女骨骼頸部周圍發現由50餘枚小螺殼製成的

項鏈,最大者長18毫米,寬16毫米,厚11毫米;最小者長115毫

米,寬8毫米,厚6毫米。在少女骨骼的腕部周圍發現由7枚骨管製成

的骨鐲,骨管是由牛肋截斷磨製而成。骨管形狀稍扁,最長的約39毫

米,寬17毫米,厚95毫米;短的長29毫米,寬22毫米,厚10毫

米。另外,在其胸部還發現蚌類的殼製品2件,一件扁平,另一件為扁

平長棒,上端均有穿孔。在人骨附近發現灰色石英岩石片8件,其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