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拉裏貝拉石鑿教堂
埃塞俄比亞
公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統治羅哈一帶的拉裏貝拉國王控製著
今埃塞俄比亞北部和周圍的廣大地區。倚仗強大的國力,這位篤信基督
教的國王集中5000名
工匠,花了30年時間,
鑿成這批教堂。1221年
拉裏貝拉去世,他的遺
體就葬在其中的戈爾戈
特教堂。現在覆蓋在這
片教堂上的屋頂和腳手
架,是為了使這些有
800多年曆史的世界文
化遺產不再受到風沙烈
日的侵襲。現在每座教
堂都有專人看護,教堂
內部不允許用閃光燈攝
影,部分區域不對遊人
開放,盡量避免人為的
破壞。要知道這些教堂
直到1977年,還沉睡
在海拔2600米的高山荒莽之中,不為外界所知。或許正因為如此,它
們才能夠保存至今。
拉裏貝拉一帶覆蓋著很厚的火山岩,這些教堂按地形地勢,集中分
布在3處。同一處的教堂之間都有地道、深溝或岩洞連通,形成一個整
體。從它們的形狀、結構和周圍的地貌觀察,都是先選擇合適的岩石鑿
成整體,然後再鑿其內部結構的。因此這些教堂的每一部分,除了木料
大門外,都與整座山岩連成一體。這些教堂與其說是建築物,不如說是
鬼斧神工的巨型工藝品,並不因為材料的單純而顯得呆板。如果說阿萊
姆教堂是以大取勝的話,其他教堂就各有千秋。就在它不遠的一處山坡
上,你可以看到一個立體的十字架,穿著白衣的教徒正圍著它祈禱。走
近時你會發現,這是一座深入地下20多米的十字形聖·喬治教堂,遠
處看到的隻是它的屋頂。它與四周由深溝分隔,並且有地道連接其他教
堂,有通道進入旁邊的山村。埃曼紐爾教堂被稱為“紅色教堂”或“紅
牆”,因為它的外牆都是紅色的火山岩,而這些岩石又被雕琢得像木材
一般,可以看到線條分明的橫梁和門框。瑪利亞教堂內部的裝飾更加精
美,天花板和拱券都以浮雕和彩色組成形態各異的圖案。那座雙子教堂
從外麵看連成一體,進入內部後卻發現是兩個結構不同的大堂,中間有
地道相連。每座教堂旁都有排水溝,有的還有水井。
當年拉裏貝拉國王動用如此大的人力物力,造就如此奇跡,固然是
出於宗教虔誠,但也是天時、地利使然,既為形勢所迫,也充分利用了
地理環境。
從公元7世紀後,阿拉伯人大規模擴張,伊斯蘭教的影響逐漸遍及
西亞、北非,並向南滲透,處於今埃塞俄比亞北部一帶的基督教徒受到
極大的威脅,他們與基督教世界的聯係被隔斷,朝聖活動被迫中止。為
了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也為了生存,一些教徒隻能將教堂遷往高山之
巔或岩洞之中,往往隻能靠繩索攀登,由地道連通。拉裏貝拉教堂群的
建造正是適應了這樣的需要,無論是教堂的構造和相互間的聯係都反映
了防衛的考慮。當我們沿著一條20米長的地道來到一處出口時,前麵
還有一段地道可以進入一座教堂內部,但那段地道的兩端都可以關閉,
顯然是為了確保安全。另一方麵,這一帶缺乏適用的木材,卻到處覆蓋
著厚實的火山岩。否則,拉裏貝拉以同樣的人力、物力完全可以建造更
大、更多、更壯觀的教堂。而如果這裏不是火山岩,或者火山岩已經風
化破碎,或者是堅硬致密的花崗岩,拉裏貝拉就隻能望山興歎了。從這一
意義上說,這一非洲奇跡是自然和人類共同創造的,也是這一段曆史的
忠實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