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耶路撒冷聖城?(1 / 2)

56耶路撒冷聖城

巴勒斯坦

耶路撒冷作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種宗教的聖地,具有極

高的象征意義。在它的220個曆史建築物中,有著名的岩石圓頂寺,建

於7世紀,外牆裝飾有許多美麗的幾何圖案和植物圖案。三大宗教都認

為耶路撒冷是耶穌的殉難地。哭牆分隔出代表三種不同宗教的部分,聖

墓大堂庇護著耶穌的墓地。

耶路撒冷是塊磁石,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教、基督教和穆斯

林朝聖者。它享有世間唯一的殊榮,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均視

其為聖城。

猶太人從“托拉”(希臘語“五經”一詞的希伯來語譯文,指《舊

約》之首五卷)獲悉,先知們預言的彌賽亞終將出現在錫安山(昔日一

度被稱為“大衛城”的耶路撒冷的7塊高地之一)上,那時候,所有民

族都將融合為一。為了盡可能接近於實現這一預言,世界各地虔誠的猶

太教徒都夢想著死後能安葬在這一聖山旁的墓地裏。經文中寫得很清

楚,直到那時,猶太人都應當仍然是“一個神聖的國家,一個祭司的民

族”,而不與其他國家融合為一。猶太人認為,這是建立一個既為世俗

王國,又係宗教王國的以色列國家,其“永恒的”首都均為耶路撒冷的

根本理由之一。

基督教徒引證的是《新約·啟示錄》,並相信人間的耶路撒冷終將

變為天堂。除了十一二世紀,在十字軍攻陷耶路撒冷之後建立的短暫的

“耶路撒冷王國”而外,基督教徒從不考慮該城的政治地位。他們崇敬

耶路撒冷,僅僅是由於它在基督教誕生過程中起過的作用,以及與此相

關的回憶。須知正是在耶路撒冷,上帝之子耶穌基督托胎人形來拯救世

界,經曆了他人間生活最痛苦也最壯麗的時刻,尤其是被釘死於十字架

和死後的複活。

根據穆斯林的傳統,信徒們則期待著穆罕默德在聖殿廣場上降臨,

去會見易卜拉欣、穆薩和耶穌(《古蘭經》)上的耶穌隻是一位先知),

並作為末日審判和死後複活的預言者同他們一起祈禱。不過,對穆斯林

來說,耶路撒冷的意義還不止這些。耶路撒冷,作為穆罕默德那次騎著

牝馬被帶往天國的神秘夜行的目的地,乃是僅次於麥加和麥迪那的伊斯

蘭教的第三大聖地。鑒於此事已有《古蘭經》記錄在案,因而被視為絕

對真理:“讚美真主,超絕萬物,他在一夜之間,使他的仆人,從禁寺

行到遠寺,他在遠寺的四周降福,以便我昭示他我的一切跡象。”(《古

蘭經》第十七章)

一年四季都有成千上萬屬於這三大宗教的虔誠的朝聖者,潮水般湧

向耶路撒冷,把這座聖城變成一幅色彩斑斕、彙聚了各色人等的油畫作

品。實際上,主要聖地都集中在舊城一個由4公裏城牆圍起來的相對狹

小的區域內。舊城(東耶路撒冷)有4個區(猶太人區、穆斯林區、基

督教徒區和亞美尼亞人區),在以色列國建立並發生第一次阿以戰爭的

1948~1967年“六日戰爭”被以色列占領這段時間裏,由約旦人統治。自

1967年以來,則由以色列人統管朝聖過程。

(一)哭牆

聖殿山是猶太教徒最重要的一處聖地。保護至聖所的那座著名的大

殿是希律一世(大帝)於公元前37年在由所羅門建造的第一聖殿的廢

墟上重建起來的。希律聖殿被古羅馬提圖斯軍團毀於公元70年,其遺

跡僅為一段12米高的基礎牆,通常以“哭牆”聞名於世。以色列人發

誓決不廢棄“哭牆”。

“哭牆”所在的

破敗街區1967年後

被拆除,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