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法國之行(1 / 2)

王小虎的團隊一共有十人,他們攜著王小虎的新作《喋血雙雄》高調的離開香港,目前,香港已經人所共知,他們這是要向葛納電影節進軍了。人們更是期待,在香港拍一部,紅一部的王小虎,這一次能否在海外一舉成名,他的電影,能不能讓海外更多的觀眾認同,這件事已經衝淡了剛剛過去的遊行暴亂事件,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在王小虎以及他的電影《喋血雙雄》之上。

戛納是法國南方的旅遊勝地,因為全城處處都是棕櫚,所以在1957年將戛納的最高獎項“金鴨獎”改為“金棕櫚獎”。戛納電影節因為反抗被法西斯控製的威尼斯電影節而創辦於1946年,其中因為經費困難而停辦過兩次。

不過,那都是曆史上的事情了。現在的戛納穩為三大電影節之首。這是因為戛納的特性而決定的,威尼斯太講求藝術了,而柏林則走意識形態路線,惟有戛納可算是商業和藝術兼容的,自然難免能夠吸引到大量的商業和藝術片來參加。

這第四十屆戛納一樣吸引了全球範圍的發行商前來尋找能為他們賺大錢的獵物,不可否認,無論再文藝的影片,總是有其一定的市場。隻要能夠正確把握到其商業價值,就一定能有利可圖。

華影出行的十人之中,有宣傳部和發行部的負責人聶金丹、金毅騰二人,聶金丹經過公司的穩步成長,隨著公司一起成熟。現在和魏冰已經發展到同居,前不久,魏冰還提議過要和王小虎、關之玲一起結婚,隻是,王小虎並不打算現在結婚,所以,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現在的聶金丹,已經沒有當年做銷售員的那種粉嫩的稚氣了,相反,現在的她,眉目之間,透露出成熟和老練的神色,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商業上打滾很久的女強人了。

另外,參加此次出行的還有幾位新導演,王小虎之所以帶上他們,就是讓他們更多的接觸海外電影,從中吸取一些經驗,讓他們的導演水平成熟。當然,這些人中,大多都是王小虎特意培訓的大場麵導演,他們的目的便是拍攝戰爭戲,王小虎不想讓港片走曆史上的道路,所以,刻意填補了這一方麵的空缺。

無論是王小虎本人,還是金毅騰和聶金丹,亦或者那些有潛力的導演,在王小虎的指示下,特別重視這次電影節。

另外,張學遊更是激動,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和王小虎合拍的第一部戲,居然是華影這一年重頭戲之一,更是海外宣傳的第一部戲。如果這還說明不了什麼的話,那麼,葛納電影節上他能夠露麵,就更讓他癡迷了。他現在正在估測著自己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這時代戛納上出現華語電影,這顯然是比較新鮮的一件事。所以,當王小虎一行人出現之後,倒有不少外國記者都拿著相機來猛拍不止。

相比葛納電影節,金像獎乃是小巫見大巫了,葛納雲集的外國電影人多不勝數,好萊塢每個公司都有年度大片參選,法國本地,更是有成千上萬的電影人參加,這是一次全球電影盛會。以前雖然也這樣稱呼,隻是,少了亞洲這一片,更是少了香港這個電影基地參加,所以這樣說就有些勉強了。這一次,就有記者鼓吹葛納電影節成為實至名歸的全球電影節。

在葛納,王小虎見到了許多名導和演員,其中就有《莫紮特》的導演默裏·亞伯拉罕和《蘇菲的選擇》的梅麗爾·斯特裏普,隻是,王小虎並沒有上前去搭訕,因為華影已經具備海外人才了,目前的華影,不僅演員有外國人,就連導演和幕後,都有許多外國人。最重要的是,這些人經過培訓,已經是時候出來為華影賺錢了。

當然,這一次王小虎將忙於拍戲的關之玲亦帶來了,在電影節還沒有開始的幾天,他陪著關之玲四處遊蕩,傳說法國巴黎是個浪漫之都,所以,他們也去感受了一把,以至於在電影節開始的兩三天,對王小虎關注的記者均找不到他們的行蹤。

公司的職員很無奈,隻是,人家是老板,吩咐你做什麼就做什麼,誰有權利管老板的事,好在王小虎分工很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知不覺中,已經是電影節開始的第三天了。

到了第三天,戛納開始放映每一部入圍的片子。進場去欣賞《喋血雙雄》的觀眾著實不少,想來是因為東方人的入圍作品很讓他們好奇。王小虎還是懶得去電影院看情況,一部東方觀念的片子,能夠入圍已經很不錯了,也許評委會喜歡,但是,觀眾的觀念就未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