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謊言和語言(2 / 2)

而人類的語言是怎樣產生的呢?恩格斯認為語言是在勞動過程中產生的。現代人普遍認為語言的產生是具備了以下三個條件:1.人類的思維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記憶,想象,判斷和推理2.人類具備了一定的生理條件(至少因該有嘴,咽,喉,舍)3.人類社會有了產生語言的必要。劉知己的個人觀點認為語言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因為語言存在於人的記憶當中,而這種記憶是通過化學成分進行記憶的,所以隨著人類的遺傳,語言同樣被遺傳。(這種分析帶有很大的猜測性)。但為什麼新生兒不能張口說話呢?對於這點,劉知己認為新生兒在發音的生理條件上必須經過一定的生長發育才能發出語言。而兒童在感知到外界的語言後很快調用儲存在大腦中的遺傳語言進行對比分析,並開始儲存外麵感知到的語言,最終形成了自己的語言。而這些語言在長時間的遺傳和後期的改進過程中不斷地完善,最終使語言變很精細。實際上現在普遍的理論認為語言是無法遺傳的,但劉知己認為既然意識是由物質所儲存的,物質可以遺傳,意識必然同樣可以遺傳。

另外一點關於鸚鵡模仿人的語言這一問題,劉知己猜想鸚鵡的發生係統是不是跟人很相近。然而網上的各種圖片顯示鸚鵡的發聲器與人類的聲帶不同,鸚鵡的鳴管上有四五對鳴肌,可以調節鳴管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對於鸚鵡的發音,僅僅是各種外界的聲音夾雜著各種有利因素(比如獎賞)誘導它發出各種與人聲音相似的聲音。

那麼謊言是如何從語言中分出來的呢?劉知己認為,謊言是個體應對外界不利因素所產生的自我防禦和誘導其它個體產生對自己有利因素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語言產生的同時謊言也同時存在了。試想一下下麵的問題:

對於同一個景象,A看到後發出一種語言,其它同類紛紛做出了反應。那麼如果這種反應對A有利的話,它會在這個景象未發生的時候發出這種語言,刺激同類做出有利於他的反應。在動物世界中猴子的這種現象被攝影機記錄下來:一隻猴子發現好吃的食物時,它想到其它猴子很快也會發現這個食物。隨即它發出信號——有蛇,其它猴子紛紛逃走,這個猴子便獨自享用了這份美食。

人類更是這樣,好多人陰險狡詐,口蜜腹劍。這是為了引導其他人做出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尤其是在戰國時期,老蘇(蘇秦)和老張(張儀)兩個吹牛皮的家夥把戰國七雄(當然秦國幾乎都是騙別人)耍的團團轉,這些很牛*的自稱寡人的一方諸侯王經常說什麼“寡人願委國於卿!”之類的話。可見有針對性的謊言殺傷力遠遠超過百萬雄師。

劉知己的社交能力不是很強,但默然的對語言(包括謊言)有了一種敬畏。古人說得好,隻要舌頭還在就可以成天下之事。(張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