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香樟漫談(1 / 1)

在園林植物的大家族中,香樟可謂赫赫有名。蒼勁偉岸的身軀,青翠茂密的華蓋,堅韌不拔的品格,無比灑脫的風姿……香樟把這些獨特的魅力和品質集於一身,成為了觀賞樹木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

香樟的形態蒼勁灑脫,古樸中時時透露出濃濃的朝氣和強勁的生機,所以,自古以來,就被人們廣泛地栽植於公園裏、庭院中、道路旁,並由此構成了不少頗有代表性的美景。杭州新西湖十景之一的“吳山天風”正是以滿山的古香樟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景觀,特別是在吳山的中心景區茗香樓周圍更是古樟雲集,這些古樹的樹齡大約都已有四五百歲左右,其中一棵宋樟享年已達八百多年,雖然高壽驚人,卻仍是滿樹生機,一點沒有老態龍鍾的樣子。辛亥革命烈士秋瑾在登覽吳山時,曾有感於吳山景色之美而賦詩道:“老樹扶蘇夕照紅,石台高聳近天風。茫茫灝氣連江海,一半青山是越中。”這裏指的扶蘇老樹就是香樟樹,而吳山之所以能成為“青山”,漫山的古樟更是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香樟的枝葉茂密翠綠,而且一年四季蔥綠常青,因此在南方的許多公園綠地中,設計者都喜歡用它們來營造綠蔭,效果也常常是其他樹種難以比擬的。例如上海澱山湖大觀園公園北麵的一座小山包,上麵栽滿了香樟樹,參天的大樹營造起了濃密的綠蔭,成了整個公園裏最幽靜、最迷人的地方。清朝詩人王端淑有詩雲:“乘曉看山色,春風拂欄西。近陵青障合,遠與白雲齊。”這裏的青障就是由香樟營造而成的綠色屏障。在營造綠色華蓋方麵,很少有哪種樹木能有香樟這樣好的效果。在許多居民區裏,香樟也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每到夏季,那茂密的華蓋下麵,總是坐滿了納涼的人們,是樟樹為人們帶來了一片片的蔭涼。

香樟的花果雖然並不起眼,但卻是別有一番風味:潔白中略帶一點點綠色的小花顯得那麼的素雅高潔、串串紫得醉人的小小漿果也是那麼的玲瓏可愛。有趣的是,雖然樟樹看上去十分的雄壯,其實卻是一種雌雄同株的植物,在香樟的花中,人們可以同時找到雄蕊和雌蕊,也就是說,在同一株樟樹上具有雌雄兩性器官,這可是一種有趣的生物現象。

人們之所以如此喜愛香樟,還因為其具有特別強的生命力和特別長的壽命。不是嗎?在我國各地的古樹中,古樟可占了不少呢,尤其是在台灣、浙江、福建一帶,參天的古香樟更是隨處可見。在我們杭州,能叫得出名字的古香樟就有好幾百棵,如樹齡已過千年的“法相寺香樟”、高壽八百年的“黃龍洞香樟”、“梵天寺香樟”、“靈隱香樟”、“九溪香樟”、“孤山路香樟”、“牛放嶺香樟”、“雷殿山香樟”等等。另據杭州市西湖區林業部門的一次古樹名木資源清查表明,香樟是該區最多的一種古木,在這次調查中,共查到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木111株,其中香樟就占到了91株。而且其中樹齡最長的也是香樟,樹齡達到了750歲,另外胸徑最大的還是香樟樹,胸徑達2.4米,香樟家族可真是出盡了風頭!

大概是愛屋及烏吧,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用樟樹來取名。唐朝詩人宋昱有一首詩名曰《樟亭觀濤》;唐朝詩人姚合則在他的《杭州觀濤》中道:“樓有樟亭號,濤來自古今。”唐朝著名詩人李白也有一首《與從侄杭州刺史良遊天竺寺》,詩中有雲:“掛席淩蓬邱,觀濤憩樟樓。”這裏的樟亭、樟樓不知源何得名,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足見人們對香樟的鍾愛。在我國,還有不少地方是以樟樹來命名地名的,如福建的樟湖、浙江的樟山等。

香樟獨特的風姿傾倒了無數青睞的人們。在1983年7月20-23日舉行的杭州市第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上,香樟被推選為杭州市的市樹,成為了我們這座天堂城市當之無愧的“形象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