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國旅遊,印象最深的是一處名為金佛山的景點,這倒不是因為導遊將那裏介紹成靈驗無比的佛國聖地的緣故,而是這個景點實在給了我太多的感觸。
金佛山位於曼穀與芭堤亞之間,最初從遊覽日程安排表上看到這個景點,曾經將它想象得十分神秘十分壯觀,直到我們的旅遊車開近金佛山,才發覺其實這隻是一個麵積並不很大的公園。公園裏草坪茵綠,花木扶蘇,平坦的遊步道蜿蜒向前,雖然布局精致,卻實在談不上什麼特色,倒是公園盡頭的半座山,顯得頗為特殊。但見麵前綠色蔥蘢的大山被迎麵削去半邊,正如我們常見的石礦一般露出了灰白堅硬的山石,形成了一麵陡峭的崖壁,壁上描繪著一座金光閃耀、栩栩如生的巨大佛像,山腳下香火十分的旺盛。
“看來泰國畢竟是一個佛教國家,為了描繪這麼一座金佛,竟然不惜炸掉半座綠山,實在是有些不值得。”我正私下裏這樣想著,導遊已經開始向我們介紹起了金佛山的來曆,說是過去這裏因為交通不便所以十分的落後,政府於是打算修通道路,當地一位華僑聞訊便在此開山取石供築路用,由此發了大財。之後,這位華僑立即停止繼續開采,將石礦周圍的自然環境保護起來不再破壞,並因地製宜在這座已被開去半邊的大山上繪上了金佛,為了使金佛永存山崖,還專門從意大利進口了堅固的金粉。這樣一來,就將一處幾近荒廢的采石場巧妙地改造成了一個頗具特色的景點,如今的金佛山已成了外國遊客在泰國旅遊的必到景點之一。
其實,這種由采石場搖身一變成為旅遊景點的例子,並不僅僅發生在距離我們比較遙遠的國外,在離我們杭州不遠的紹興柯岩,就有一處近年新開發出來的景點,據說那裏從隋唐年代起,就是十分著名的采石場,那些經過開采後留下的山石變得格外嶙峋別致,但是後來卻長年荒湮,直到近年才被人們發現並開發成旅遊景點。前不久專程去那裏玩了一趟,果然風格獨得,令人耳目一新,加之當地旅遊部門在開發過程中別具匠心地配置了許多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花樣經,如氈帽型的亭子、古越名家的塑像等等,更使這一古代的采石場洋溢出了濃濃的紹風醇韻,難怪遊客人丁興旺。看來隻要利用得好,石礦也能煥發出奪人的魅力呢!
這不禁使我聯想到了自己生活著的西子湖畔,在我們的近郊,開山取石曾是一條有效的致富之路,大批樹草繁茂的山丘因此被開挖得千瘡百孔。如今,已經富起來的人們紛紛意識到了炸山采石的不良後果,應該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們西湖區為了保護靈山風景區的自然環境,不久前就專門作出了停止開采景區附近石礦的規定,這些措施從長遠來看無疑將產生積極的作用,但是石礦停采了,是不是就等於大功告成了呢?我們可以而且也沒有必要再去探討過去開山取石的做法是否正確,但是我們麵對著已經千創百孔的山巒,卻不能也不應該不去考慮如何對它進行改造。我們的文章才做了一半,如何接下去做好另一半的文章,顯然難度更大,意義也將更大。紹興柯岩顯然是做好了這下半篇的文章,遺憾的是等了幾百年過去後才來續這篇文章的,白白浪費了許多好時光。從這一點上講,我們倒是應該學學泰國人(其實也是華僑)“創造”金佛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