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中短篇小說集《找不回的感覺》書評(2)(1 / 2)

在這本集子的“後記”中,作家告訴我們:“我能有這本集子問世,得益於生活。”又說,“我忠於生活,尊重生活,感謝生活。”作家的這些話的確是我們打開這本集子的鑰匙。作品的題材就是作家身邊的生活,從農村到城市,從基層到機關,生動地表達了生活在其中的眾多的小人物的追求與掙紮,歡樂和憂愁,而把這些繽紛多彩的生活貫穿在—起的是作家對生活的摯愛。《月牙彎彎》、《綠色的田野》、《多餘的介紹》中,農村青年的愛情生活使我們從影視中“三角戀”、“婚外戀”的喧囂中感到一種解脫,似乎有一股挾帶著泥土清香的春風朝我們吹來——人間還有如此美妙的純真的愛情!在關於農村題材的作品中,作家總是著力要開掘出人物內心深處蘊藏著的美。比如《妞妞借米》中的黑蛋娘,《那夜·那燈·那女人》中的地主女人。一個胸襟開闊,不計前嫌;一個不怕迫害,真心助人。即如在涉及銅臭味汙染較重的城市題材中,作家也善於發現富於亮色的人物,和人物中富有亮色的一麵。如在《新縣長和老上司》中的陶明,《劉正縣》中的劉懷德。當然,愛與恨是一對孿生姐妹,作家對社會生活中醜惡的一麵,也曾毫不吝嗇地予以諷刺和鞭撻。如《笑》嘲弄了那個弄虛作假的時代,《鵝卵石》諷刺了那種八麵玲瓏的處世哲學。而對《賴四偷婚》中的賴四,作家一方麵歌頌了他的愛情和奮鬥,另一方麵又批判了腐化與墮落,在同一個人物身上既傾注了愛,又傾注了恨。

在藝術表現方麵。我們注意到作家在追求一種詩意的表達,即情與景的和諧統一。在幾篇相關愛情的篇章中,我們都會產生一種“田園牧歌式”的感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作家把要描寫的人物放在詩情畫意之中,以他樸實的純客觀的敘述把讀者帶到一種美好的意象之中。值得指出的是作家使用的語言極富藝術魅力,這種以宛西農民口頭語為基調的通俗而生動的文字,不僅濃化了作品的泥土氣息,而且通過對話與描述,在展現人物性格及故事情節的發展上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同樣是“笑”,在不同的人物和相關環境內有著不同的反響,或淺淺一笑,或含蓄一笑,或開懷大笑,或奸詐地笑,我們都能從作家精選的如“吃吃”、“格格”、“哈哈”、“嘿嘿”等象聲口語中感受到、體會到,從而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棱角分明地站立起來。說不出什麼原因,讀天岑的短篇,特別是涉及農村生活的文字,常常會使我聯想到孫犁的《荷花澱》,也許是他們在使用的語言和追求的藝術風格方麵有著太多的相似點吧?

(《阿克蘇新聞周刊》2006年7月16日第10版)

謳歌真善美的樂章

——評李天岑的小說集《找不回的感覺》

劉正義近日,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南陽市委副書記李天岑的小說集《找不回的感覺》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這部由著名作家二月河作序的小說集收入了作者的近三十篇作品,是作者多年來小說創作的集中展示。這部小說集表現了作者創作的一貫風格,樸實、平易,在平實的生活中發現人性閃光的東西,用簡練的筆墨展示和歌頌人間的真善美,譜寫了一部部謳歌真善美的樂章。

《那夜·那燈·那女人》是作者新近創作的一篇力作,這部三千多字的作品隻寫了兩個人物,其中那位農村婦女的形象,尤其讓人難忘。在人的心靈被扭曲的特殊年代裏,中國農村婦女的美德得到了體現和張揚。

《找不回的感覺》這部短篇小說不久前在《西湖》雜誌的重要位置發表。它敘述的是回憶和美好被歲月和生活改變、磨蝕、破碎的故事,其對人物的刻畫,讓人心驚。趙香蘭的市儈、文一峰的正直和良知未被泯滅,都是令人信服的,都是生活中真實的人物。

《粉碎的玉鐲》的藝術價值,在於這篇六七千字的小說展示了一個小公務員的悲哀及其微妙複雜的靈魂。這篇小說和《劉正縣》、《四單元三樓的兩戶人家》以及他前期創作的《鵝卵石》、《蔡科長派車記》等幾篇寫官場的小說,把筆觸伸向更為複雜的現實社會人生之中,探索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反思時代給人們心靈造成的重創。在這方麵,尤其耐人尋味的是《葦塘邊,有那麼一條狗》和《笑》。前者截取現實生活的一個橫斷麵,通過對一條莫須有的花狗在三個人之間所引起的一串故事的敘述,揭示了當代人與人之間的炎涼生存狀態和生存環境,對人性有相當深入的揭露與批判;後者當年在《奔流》雜誌上發表時就曾引起過讀者的關注。著名作家喬典運說,讀了這篇《笑》,他真想大哭一場,還有什麼比使人民不會笑了更殘酷更無情?但事情還沒有完,這種令人心酸的笑還在繼續。作者新近創作,已收入本集的《黑大叔笑了》仍在延續著這種尷尬、無奈、苦澀的笑聲。作者在黑大叔這個人物身上寄寓了深沉的同情,並糅入了深刻的人生體驗和濃鬱的時代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