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後記

在緊張的勞動後,拙作終於完稿。回顧整個寫作過程,頗多感慨。

2002年下半年,當我在天津師範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進行博士論文的準備時,曾耗費了幾近一個學期,將曆年來國內心理學刊物上發表的文章悉數閱讀,並認真瀏覽了中心裏的多本外文雜誌及PsycINFO英文心理學數據庫,多次被一個名詞——心理理論(Theory of Mind)所吸引,看各種文獻的介紹,這似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而且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學前兒童。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因為該領域的研究符合我的博士學習方向——認知發展,同時我的本科曾就讀於南京師範大學的學前教育專業,對學前兒童的研究算是略微熟悉。基於上述的原因,我便對心理理論有了更強的探究欲。在國家圖書館,終於檢索到一篇中文的心理理論方麵的博士論文及兩本國外的論文集,如獲至寶,細細學習和品味,終於初步弄清了其內容範疇和研究方法,同時又從中獲得了多篇文獻的出處,於是在中、外文數據庫和刊物中搜尋,下載和複印了多篇資料,作為博士論文的研究基礎。在其後的博士論文寫作中,我曾對心理理論的研究現狀進行了粗略整理,並從中獲得了不少啟示,在導師陰國恩教授的指導下,嚐試著以多個係列實驗補充和發展了學前兒童心理理論的研究內容,完成了博士論文《學前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

2004年9月,我進入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進站後就一直思考著怎樣將心理理論的研究繼續下去。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在南京師範大學作心理學高級訪問學者的施莉萍老師,她是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的心理學教師,對特殊兒童的心理與教育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她建議我研究聾兒的心理理論,這一建議使我的博士後研究茅塞頓開。於是我開始著重收集聾兒心理理論的研究資料,對聾兒進行實驗研究,並將對聾兒的研究結論與我博士論文時做的對正常兒童的研究進行比較和分析,順利完成了博士後出站報告《聾兒“心理理論”的發展——聾兒與正常兒童的比較》。

在博士後工作期間,我的博士後導師郭本禹教授就鼓勵我將心理理論的研究成果寫成書稿,為廣大的心理學工作者提供借鑒。由於此前國內外對於心理理論的研究多是實驗報告或理論綜述,而我的研究也是心理理論的係列實驗,這些內容一般都比較簡略和專業,它需要有較多該領域的知識積累才能讀懂。而一本書所麵對的廣大讀者首先需要的是該領域的一般知識,於是我決定本書的寫作線索以全麵介紹該領域的理論、觀點、動態為主,同時增加部分實證研究的案例,故而沒有將我曾經做的全部實驗都搬上去。因此,在本書的前五章,側重介紹了心理理論的概念、內容,有關的理論和觀點,研究範式,個體心理理論的發展特點、影響因素,聾兒和自閉症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特點等。在後三章中,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心理理論的研究方法,我介紹了自己曾經做過的三個研究,它們正好可歸為三種類型:標準錯誤信念研究、情緒(屬於錯誤信念之外的其他心理狀態)研究、心理理論的訓練研究。此處的介紹,算是拋磚引玉,讀者如果感興趣或欲開展心理理論研究的話,還需要認真閱讀國內外刊物上發表的實驗報告才是。

為本書作序的陰國恩教授和郭本禹教授是我的兩位恩師,他們多年來給予我學術上和生活上的關心無以悉數。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兩位老師多次指點迷津,使我受益匪淺。書稿完成後,他們又仔細審讀並為之作序,提攜後生之情切切。郭本禹教授還不辭辛苦,為本書聯係出版單位。但願本書能作為一份合格的答卷,以報答兩位恩師。

本書的內容得益於我的博士論文研究和博士後出站報告研究,因此我非常感謝在這兩個階段的學習和研究工作中培養過我的老師們,他們是:天津師範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沈德立教授、梁寶勇教授、白學軍教授,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後流動站的導師葉浩生教授、餘嘉元教授、譚頂良教授、傅宏教授、劉昌教授。我還要對此處未能提及的曾經培養過我、關心過我的親人、老師、領導、同事和朋友們表示真摯的感謝!

此外,我要特別感謝安徽人民出版社的副總編輯杜國新女士和編輯方紅女士,她們為本書的出版花費了大量的心血,沒有她們的傾力相助,本書難以與讀者見麵。

在本書中,我引用了國內外大量的研究成果,若沒有這些研究的作者們出色的工作鋪墊,本書的起點和水平要降低很多,在此向他們致謝!

陳友慶

2008年5月

於河海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