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把我們平常說的耳屎稱為“耵聹”,它是外耳道軟骨部皮膚耵聹腺的分泌物,有殺菌、抑製真菌生長及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灰塵、小蟲的作用。通常,耵聹的碎屑或薄片會隨著咀嚼、說話等不斷脫落排出。但如果耵聹分泌過多或排出受阻,會越積越多,時間久了有可能漸漸結成棕褐色的硬塊,緊緊阻塞在外耳道,這就是耵聹栓塞。
得了耵聹栓塞,聲音不能通過外耳道傳至鼓膜,可能引起耳聾。如果是一側栓塞,另一隻耳朵還可以聽,但如果兩側耳朵都栓塞,聽力減退就很明顯。在洗臉、洗澡或遊泳時,耳朵進水,將耵聹栓泡脹,可導致突然耳聾;刺激外耳道皮膚出現糜爛、腫脹、疼痛或流膿。小塊的耵聹如果緊貼耳膜,也可引起壓迫症狀,如耳鳴、頭暈,甚至引起反射性咳嗽、頭痛等。長時間的耵聹栓塞和感染可以引起外耳道皮膚破壞、骨質吸收、產生外耳道脂瘤,此時疼痛症狀十分嚴重,有時需要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