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不做隻為一口食物不斷奔走的狼(1 / 2)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為了生存,為了生計,很可能會找到一個能賺錢但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工作,暫時過渡一下,準備在此期間等待發現機會。可是這樣的工作,很可能一做就是幾年。

一旦我們在那樣的地方工作久了,生活安逸下來,領導對我們也很好,我們幹得也不錯,待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工作的環境也說得過去,我們就很難放棄這雞肋一樣的工作了,而這會導致我們喪失很多東西,比如我們當初的人生追求與夢想,激情和魄力。

這樣的工作做久了,會磨掉我們的意誌,消耗掉我們的激情,扼殺我們奮鬥的野心,會讓我們不知不覺地變得平庸無奇。

熟悉的環境會讓我們失去換一份工作的勇氣,學會認命。會簡單地認為,一切天注定。沒有發展前途但很安逸的工作,會讓我們忘記做這份工作的初衷。當初選擇做這份沒有發展前途的工作,是為了解決我們暫時的生計問題,而不是做一輩子。

打工,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是為了發展自己。

人的適應能力是非常強的,可是一旦適應了一種環境,卻很難再去適應一種新的環境,特別是去一個陌生的環境。

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可能會因為適應了那裏的環境和人,習慣了那樣的工作方式,滿足了那樣的待遇,而一下子變得懶惰了。一天除了工作之外,不是和同事打牌下棋侃大山,就是看那些無聊的電視劇,隨波逐流,腦袋變得空空的,對未來也不願多想。

一個人三年不說話,語言係統會喪失。一個人三年都做簡單的重複性工作,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會喪失。

江菲,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出生在安徽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因為家裏沒有什麼大的經濟來源,再加上孩子們都要上學,所以經濟一直很拮據。1990年7月,剛剛17歲的小江菲初中畢業,為了不再給家裏增加負擔,她就沒有再繼續上高中。

輟學回家後,江菲一邊幫家裏幹農活兒,一邊打工,和父母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擔。1994年,21歲的江菲帶上家裏僅有的200元錢,辭別父母外出打工。第二天,江菲就來到了安慶。因為是初中文化,又沒有一技之長,找一份工作對她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隻能從事一些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體力勞動。

幾天之後,江菲在一家位於批發市場的糧店裏找到一份工作,老板是一位中年大姐。她與大姐達成協議:大姐供她住宿,沒有底薪,她每天用現金以批發價從店裏進貨,由她蹬著三輪車出去賣。

第一天,江菲就賺到15元錢。這是她第一次賺這麼多的錢,夜裏不住地把自己用汗水換來的這15元錢看了又看。從此以後,江菲開始了自己的賣米生涯。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地從老板那裏進來米和油,再拉到幾個小區門口叫賣。由於她的米和油質量一直很好,再加上是送貨上門,所以一天下來,她總能賺到幾十元錢。兩個月後,她就攢下了1000元錢。她把這些錢一部分彙回家裏,留一部分給自己。一年之後,她自己的積蓄已經有5000多元了。江菲向自己的財富之旅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有一天,江菲去一個小區裏給一位客戶送大米。在上樓梯的時候,一不小心腳下一滑,一下子就從高高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一袋大米重重地壓在了她的身上。她感到渾身上下都在火辣辣地痛,她咬緊牙關,晃悠悠地扶著牆站起來。所幸的是,隻是受了些皮外傷,並無大礙。她稍微歇息了一會兒,又忍著痛繼續背起了那袋米。她一手牢牢地抓著米袋,一手緊緊地抓著扶手,費了很大力氣才把米送到客戶的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