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不做縮殼的寄居蟹(1 / 1)

有一天,龍蝦與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見龍蝦正把自己的硬殼脫掉,隻露出嬌嫩的身軀。

寄居蟹非常緊張地說:“龍蝦,你怎麼可以把唯一保護自己身軀的硬殼也放棄呢?難道你不怕有大魚一口把你吃掉嗎?以你現在的情況來看,連急流也會把你衝到岩石去,到時你不死才怪呢?”

龍蝦氣定神閑地回答:“謝謝你的關心,但是你不了解,我們龍蝦每次成長,都必須先脫掉舊殼,才能生長出更堅固的外殼,現在麵對的危險,隻是為了將來發展得更好而做準備。”

寄居蟹細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隻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沒有想過如何令自己成長得更強壯,整天隻活在別人的庇護之下,難怪永遠都限製自己的發展。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走入社會之前,都曾經對這個社會抱有很大的期望,對自己所遇到的人也持有健康的理解,但是我們真的踏入這個社會,發現社會與自己想的一點也不一樣,自己的一切都與這個時代的要求有著一定距離,不論是對的還是錯的。

即使對社會、對自己的生存環境存在著很大的不適應,我們也不能因為自己的不適應而不斷地去尋找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環境。可以說,越是與我們理想中環境相符合,越是不利於我們的成長和成熟,越不利於我們判斷人和問題。

在社會這個大集合裏,我們每個人都是微不足道的、沒有背景、沒有條件的小分子。明白適者生存是非常重要的,現實要求我們必須去適應自己所在的環境,不但能適應環境而且力爭與環境做到和諧統一。在這個過程中,會讓我們的毅力、堅韌力、分辨力、應變力等很多能力得到提高。

當然,這裏講的做到和諧統一,不代表被環境同化,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隨波逐流。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自己做人處世的原則,知道自己從什麼地方來,要到什麼地方去。

在我們二十幾歲的時候,不論在什麼環境中,都要充滿征服的欲望,要有永遠爭第一的想法。不論什麼事情,都要力爭做到完美,讓自己的能力在某一個平台上充分地得以展示與釋放,這樣才能讓自己得到充分的鍛煉。

之所以這樣做,那是因為這個工作是我們人生事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我們在二十幾歲時,在工作期間會養成好多習慣,其中就包括依賴和依靠的習慣,這種習慣是千萬要不得的,但是這又是很多人容易形成的習慣。

一個人一旦有了這樣的習慣,這樣的思維定式,那麼就會削減自己的能力,對一家公司一個組織存在依賴感,進而失去獨立自主、開拓創新的能力,認為自己離開這些組織和這些人,就生存不下去。所以就把自己所有的心思全放在工作上,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自己所在的平台上,不管自己所在的平台有沒有發展。

我們在二十幾歲時,必須培養自己離開誰離開哪個組織都會過得很好的信心,也必須要為自己能不被動地依靠誰而增加自己的能力。二十幾歲,是最有權利為自己修一條新路的。

我們經常習慣犯的錯誤就是,在二十幾歲,隻要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隻要工作環境還可以,由工作而得到的收入還可以,那麼就會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和工作單位存在依賴感,30歲以後逐漸變成為工作而工作的木偶,不再有激情,不再有想法,就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一樣。

這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錯誤,因為人一旦解決了溫飽進入小康的生活狀態,或者是達到他工作和生活的滿意狀態,人的惰性隨之而來。如果自己沒有意識到的話,等到危機到來的時候,對於一點準備都沒有的人,隻能成為危機的犧牲品。

這個時候,更需要我們的激情和魄力。任何人都是有惰性和依賴性的,特別是在一個熟悉的環境裏待久了,自然會對陌生的環境感到恐懼。即使在這個環境裏沒什麼太大的收獲,隻要穩定,隻要能拿到一定的工資,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想離開那個環境的,這是人性弱點之一。很多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不知不覺地失去激情、失去征服欲和創造欲,變得平庸麻木,對生活僅僅是維持和湊合的態度。

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經過在公司裏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工作,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與剛畢業的時候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我們可以與公司的老板討價還價,而且低於現在這個待遇我們就不要去做,最起碼在工資待遇上應該是這樣,否則就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