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合作才能“雙贏”(1 / 1)

有時為他人做嫁衣也會有一份成就感,並且一定會為你贏得更多的朋友。這自然會使你的工作快樂得多。

一位老禪師坐在快速前進的馬車上,一不小心掉了一隻剛買的新鞋子。由於急著趕時間,也來不及停車去拾取了。

他身邊的小沙彌歎了口氣說:“師父,好可惜呀,剛買的新鞋子呢。”

沒想到老禪師迅速地把另外一隻也扔了出去,小沙彌驚訝地問道:“師父,您這是做什麼呀?”

老禪師微笑著解釋說:“這一隻鞋無論怎樣,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這也是“雙贏思維”的一種體現。希望別人為自己做些什麼的同時,也想想自己能夠為別人做些什麼吧!建立有效的人際關係往往能夠為你帶來巨大的能量。

南嶽衡山,福嚴寺掩映在茂林修竹古藤老樹之中,懷讓禪師在寺前看到一個人正踏著夕陽餘暉而來。

“施主是……”懷讓問道。

“弟子特來投拜大師。”那人說道。

“不,公非出家守燈之人。”懷讓禪師對著來人說道。

那人長歎不止。原來他叫李泌,才高八鬥,是唐肅宗李亨身邊的重臣。可當時宦官李輔國弄權嫉才。他為逃避災禍,就想到衡山隱居。懷讓終於心動,留他居住,並和他成為一對好朋友。

數年後,唐肅宗駕崩,李輔國暴死,新皇帝唐代宗派人來到衡山,召李泌出山回京城。

七十高齡的懷讓率弟子為李泌送行。在寺院門口,李泌忽然發現一棵枯死多年的老樹冒出了新芽,便問:“這樹死了多年,怎麼又發芽了呢?是因為尊師為寺住持,率眾植鬆杉十萬株,感動了天地,讓枯木逢春吧!”

懷讓說:“不是的,是我每天為它澆水,它才慢慢活起來的。”

李泌聞言,感慨良多。

枯樹發芽,源為生命之水。山河大地,鳥獸花草也有禪心體驗啊!

李泌於是大悟,提筆寫了三個大字,便匆匆赴任。

那三個大字為“極高明”,後來被鐫刻在寺前的石崖上,字體遒勁樸實,啟迪後人。

枯木逢春的奇跡不難出現,難的是要堅持不懈地用心付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世事皆如此,隻有這樣才是真高明。

兩個年輕人從小一起長大,因為都非常爭強好勝,所以始終爭鬥不休。有一次,他們一同去向一位禪師請教,怎樣才能獲得成功。禪師就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肥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魚來了,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尋找大海,他們每次隻煮一條魚。經過長途跋涉,他們終於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禪師隨後語重心長地總結道:“競爭並未見得給人們帶來成功,很多時候,精誠合作才是製勝之道。”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與人之間“1+1”的力量往往大於“2”,合作才能雙贏。

團團秋月印天心,

是物前頭有一輪。

入穴蝦蟆無出路,

卻冤天道不平均。

——白雲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