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知道他平日很少飲酒,怕他喝醉,斟滿金杯後小聲勸道:“皇上,反賊已經攻入城中,請少飲一杯,以免誤了大事。”
此時崇禎皇帝神色鎮靜,神情從容。對於他來說,生命已經走到盡頭,一切已成定局。
他心中所想的隻是無盡的亡國遺恨,其他的都無所謂了。
王承恩催促道:“皇上,據我估計,反賊正在向紫禁城奔來,大庖廚院中堆有許多幹柴,應該下旨火燒三大殿了,再不下旨就來不及了。”
崇禎皇帝搖頭道:“北京城這麼大,他們不可能這麼快就進宮。”
隻有王承恩明白皇上無意在宮殿自焚,他看見皇上衣襟裏邊藏有遺詔。他雖然不知道遺詔內容,但他明白皇上要穿著衣服自盡,斷不會舉火自焚。
至於具體是吞金、服毒、自縊、自刎還是投水,他不清楚。
崇禎皇帝突然起身,對王承恩說:“我們去媒山吧!”
又對金鑾殿的錦衣衛陸千戶說道:“你們在這裏守著,賊寇來了後,立馬焚燒金鑾殿。”
“狗皇帝,說好了一起殉國,你這是打算去哪裏?”
“昏君,臣早就說了,組織家丁協助守城,你非要困住我們。”
“崇禎,朱由檢,你個無情無義的狗皇帝。”
此時大殿內的百官再也坐捺不住了,都開始破口大罵。
崇禎冷眼看了他們一眼,冷笑道“你們以為朕和你們一樣?”
說完,崇禎皇帝帶著王承恩走出了金鑾殿。
外麵天已經微微亮起,永巷的兩邊都是高聳的紅牆,宮殿林立。
平日裏皇上出行,總是乘著華貴的步輦,太監宮女簇擁而行。
而今天卻頭一回看見他落魄出宮,許多宮女和太監都忍不住哭泣起來。
玄武門城樓上,報曉的鼓聲已經停止,內城各門大開,迎接大順軍的到來。
他們出了玄武門,來到北上門,經過石橋,走過一條冷清的大路,來到煤山。
樹木蔥蘢,一隻梅花鹿從草叢中驚起,消失在密林中。
許多白鶴剛剛從黎明的殘夢中醒來,在鬆柏枝頭乍然睜眼,看見兩個散發死亡氣息的人上來,感到驚訝,猶豫片刻後展翅起飛,空中傳來幾聲悲鳴。
天色仍然昏暗,微雨飄落。涼風忽起,鬆濤洶湧。崇禎皇帝腳下一滑,幸好旁邊的王承恩扶住他,沒有摔倒。
他們的頭發更加淩亂。繼續往上爬,他感到腳底疼痛,才發現一隻舊靴子丟失了。
煤山有五峰,峰各有亭。
他們來到中間主峰,這是煤山的最高處,也是全北京城的最高處。
站在山頂的壽皇亭,崇禎皇帝放眼望去,隻見北京城火光衝天,殺聲不斷。
東方剛剛露出一抹晨曦,紫禁城中的各處宮殿仿佛瓊樓玉宇,人間再無二處,從此不再屬於他了。
忽然,崇文門內偏東的地方冒出了火光。他全身一震,喉嚨裏發出一聲驚呼,定睛望去。
不久,離那火光不遠的地方又冒出一股火光。烈火焚燒的正是新樂侯府和鞏駙馬府。
兩處火光迅速變成烈焰騰騰,照得東南方一片雲天通紅。他深感愧對祖宗,心中如刀割般疼痛。
他想起自己無力治理江山,隻能苦了滿城百姓。他走到一棵海棠樹下,那是他和心愛的田妃子曾經嬉戲的地方。
那些歡笑和柔情如今已經不再。
他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哀傷和悔恨。此刻的他,已經不再是那個擁有天下的人了。
他隻是一個失去了所有的人,一個在煤山上默默承受著痛苦和悔恨的人。
周圍的雜樹疏離,去年枯萎的草與新草混雜,隨著春天的到來,它們開始萌發,開始煥發出生機。
即便是皇宮的草木,也似乎不受朝代更迭的影響,依舊我行我素。
崇禎皇帝似乎隱約聽到了兩個聲音,那是孫傳庭和袁崇煥在責罵他,催促他去死。
他決定就此結束這一切,躺在這棵樹下休息。他的心中似乎有個聲音在呼喚他的愛妃,等待他的歸來。崇禎皇帝手扶樹幹,踏上磚堆墊腳。
他拉一拉橫枝上的杏黃絲絛,感覺牢固可靠。他正要上吊自盡,這時王承恩叫住了他,為他整理頭發。
崇禎皇帝苦笑一聲,讓頭發披散在臉上吧,他此刻沒有麵目去見祖宗列祖列宗。
說完後,他索性讓更多的長發披散在臉上,然後他將頭伸進絲綜環中,雙腳用力蹬倒磚堆,雙手鬆開絲絛,身體猛然一晃動,終於不動了。
一封遺書從他身上抖落地上。王承恩忍不住撿起一看,淚水模糊了他的視線。
遺書上寫著:朕死無麵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另外一行則是: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皆是亡國之臣。
這一天是宣武元年,崇禎十七年(1644)十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