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為孩子創造美好明天(4)(1 / 3)

出去旅遊是否有收獲,全在事前的規劃。那種急行軍式的旅遊,全家一起趕景點,走馬觀花一樣地旅遊方式,確實沒有多大意思。但是,如果父母細心設計、安排一下,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出發前,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在地圖上找一找要去的地方在哪個位置;沿途要經過哪些城市、省份;可以利用什麼樣的交通工具等。這樣既豐富了孩子的地理知識又使他對要去的地方產生了興趣。另外,最好再找一張景區圖,與孩子一起了解一下目的地有哪些景點,再講幾個與景點有關的故事、傳說,更會激發起孩子對這次旅遊的興趣。旅遊過程中,父母可以鼓勵孩子把自己看到的新鮮事物和自己的感受寫下來,那就更好了。

2.旅途中的注意事項

在旅行中父母應該注意,整個旅行安排不要太操勞,行程要盡量輕鬆,不感到疲勞為宜;隨身備好外套風披,以保暖和擋風雨;帶著應急藥物、驅蚊水等;準備一些零食,如餅幹、朱古力,當然,還有飲品;到什麼地方旅遊、乘什麼交通工具,在什麼地方進餐、休息等,應事先有所準備;出發前,盡可能地找些相關資料,了解旅遊地的自然環境特征、經濟發展、交通狀況、曆史傳說及風土人情等……

旅行中,遇到孩子感興趣的事物,父母應該耐心地陪著孩子做細致的了解,讓孩子學會對引人入勝的曆史和古跡進行考察和研究。同時,如果去野外旅行,還要學會在野外辨別方向、步行和登山的常識。

這樣,孩子和父母在旅行中不僅會眼界大開,獲得莫大的愉快,而且,還能學到許多有益的知識和本領。就像泰戈爾所說:“走出去,走出去……”隻要是走出去,就能收獲精彩。

3.在旅遊時與孩子溝通

旅遊也是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方法,很多父母也許還沒有意識到。兒童教育專家張原平認為,帶孩子旅遊是實施親子溝通的好方法。他說:“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裏路,這樣才能使教育更充實。孩子在旅遊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地理、曆史、建築、文學、民俗等多方麵的知識,還能增強體質,磨練意誌,而親子旅遊更是一個相互學習、溝通情感的好機會。”

之所以說在旅遊中容易進行親子溝通,是因為這時父母和孩子都處於一種愉悅的情緒中,平時在家裏討論起來比較容易產生對立情緒或矛盾的問題,在旅遊中則都能心平氣和地解決。而且,在旅遊的過程中,父母還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使親子溝通得以加強。另外,當周圍環境改變時,孩子的自主意識就會增強,他就會主動關心父母,從而讓親子關係在遠離家庭衝突的地方得以修補。

北京師範大學鄒泓教授曾說:“現在的孩子學業負擔很重,家長要利用假期與孩子共同活動交流。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有條件的可以外出旅遊,也可以周末到郊區讓孩子親近自然,這不僅有益於孩子的健康,培養孩子熱愛生命的情感,增長孩子的知識,也增加了親子溝通。”

所以,為人父母者可以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外出旅遊一下,在遊覽那些陌生的地方時,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一下就會變得很緊密,孩子會深刻地感受到與父母的親切關係,從而願意主動與父母交流。

『教子箴言』

西方大哲學家聖奧古斯丁所提到的:“世界就像一本書,不去旅行的人隻讀到了其中的一頁。”這一個人走過的路越多,生命就越精彩。帶著孩子行走天下,讓他越來越有見識,與他們在旅遊中共同成長,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所以,父母不妨多帶孩子出去走走,以滿足孩子多方麵的興趣,為孩子的各項能力的開發奠定基礎。

帶孩子去聽一次名人演講

『教育名言』

我把演講看做“探險活動”,一旦參與,你就會發現它可以從內而外改變一個人。

——(美國)戴爾·卡耐基

『經典事例』

事例一:

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是英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並且連任3屆。她是一個出身平民的女子,但她在重大國際和國內問題上,思路異常清晰,觀點格外鮮明,立場絕對強硬,做事非常果斷,她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影響了整個英國乃至歐洲,被譽為歐洲政壇上的“鐵娘子”。

上中學的時候,瑪格麗特是學校辯論俱樂部的成員,她演講從不怯場。但老實說,當時瑪格麗特的演講幾乎沒有任何技巧而言,當然,她的演講也就不受同學們的歡迎。但自信的瑪格麗特卻根本就不在乎這些,她在乎的是演講的機會,所以,一有機會她就會在台上就滔滔不絕地演講。

有一次,因為她講的內容一點都提不起大家的興趣,而且她演講的時間又很長,所以台下不時傳來一陣陣唏噓聲和諷刺嘲笑聲。然而,瑪格麗特自信好強的個性讓她根本不把那些不好的場景放在眼裏,她依然毫不臉紅地堅持演講下去。甚至到最後,聽她演講的人都跑光了,而她卻仍然坦然地、鎮定自若地把自己想講的話講完才停止。她的許多同學對她這種突出個性很不理解,但她對別人的議論一點都不在意。正是在演講中獲得的這種獨立自信、我行我素的個性最終造就了歐洲政壇上的“鐵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