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德禪師評畫(1 / 1)

龍虎寺禪院中的學僧正在寺前的圍牆上模擬一幅龍爭虎鬥的畫像,圖中龍在雲端盤旋將下,虎踞山頭作勢欲撲,雖然修改多次,卻總認為其中動態不足。正巧無德禪師從外麵回來,學僧就請禪師評鑒一下。

無德禪師看後說道:“龍和虎的外形畫得不錯,但龍與虎的特性你們知道多少?現在要明白的是龍在攻擊之前,頭必須向後退縮;虎要上撲時,頭必然向下壓低。龍頸向後的屈度愈大,虎頭愈貼近地麵,它們也就能衝得更快、跳得更高。”

學僧們非常歡喜地受教道:“老師真是一語中的,我們先前不僅將龍頭畫得太向前,虎頭也太高了,怪不得總覺得動態不足。”

無德禪師借機開示道:“為人處事,參禪修道的道理也一樣,退一步做好準備之後,才能衝得更遠,謙卑地反省之後才能爬得更高。”

學僧不解似地道:“老師!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謙卑的人怎能更高?”

無德禪師嚴肅地說道:“你們且聽我的禪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諸仁者能會意嗎?”

諸學僧至此均能省矣!

∵道破禪機∴

退步原來是向前

常人總以為人生要向前走、向上看才能進步,卻不知“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的道理。譬如詩中所說“低頭便見水中天”,低下頭來看到倒映在水田裏的天空,意指虛懷若穀,肯低下頭來,才能真正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退步原來是向前”,農夫插秧,是邊插邊後退的,正因為他的退後,才把稻秧全部插好,意指所謂人生的退步,正是為了向前,懂得退步的人才更有力量向前。

為了更好地認識這個道理,來看下一則寓言:

在亞洲,有一種捉猴子的陷阱。

他們把椰子挖空,然後用繩子綁起來接在樹上或固定在地上,椰子上留了一個小洞,洞裏放了一些食物,洞口大小恰好隻能讓猴子空著手伸進去,而無法握著拳縮回去。於是猴子聞香而來,將它的手伸進去抓食物,理所當然地,緊握的拳頭伸不出洞口。

當獵人來時,猴子驚慌失控,就是逃不掉。並沒有人捉著猴子不放,相反地,它是被自己的執著所俘虜,它隻需將手放開就能伸出來,不過,就是內心中貪欲所致,鮮有猴子能放下。

我們有時不正因為內心的欲望與執著使自己一直受縛嗎?

有些時候,退一步並不是消極,反而是一種積極的進取。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是這個道理,屈伸的拳頭打出去才更有力。

一個喜好爭辯的同事總會招致他人的厭煩,如若他能退一步,少一些無意義的爭辯,對他人多一些建議和肯定,豈不是其樂融融,利己利人?

一個業務員在精明的客戶早已不耐煩時,仍在不厭其煩地推銷、忽悠,隻會讓人揚長而去。倘若他能退一步,靜觀其言行而調整策略,迎合客戶需求,不僅有可能會喜得訂單,沒準還能長期合作。

因此,做事不能一味地盲目往前衝,有時,若能退一步思量,往往能有海闊天空的遼闊格局。做人能夠適時“低頭”,才能表現謙讓與包容的偉大胸襟,向前的步伐才能腳踏實地。

∵禪林清音∴

【勘破,放下,退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