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王氏莊園“枯井”之謎(1 / 3)

第二天午飯後,我和小月去了郭老師家,他家也住在後院,隻不過和女生宿舍不在一個胡同。

郭老師年近六十,鶴發童顏,是國家特級教師,因為愛人年輕時曾患子宮癌做了切除手術,沒有子女,他愛人也是特級教師,平日裏老兩口非常恩愛,除了講課兩人一起看書,下棋,打羽毛球。郭老師平時給同學們的印象是和藹可親,講課更是旁征博引,幽默詼諧。老兩口對我們的到來有點意外,把我們讓到屋裏,倒了兩杯熱水。

“雨生,秋月,來,先喝口熱水暖暖身子,這麼冷的天有事兒嗎?”郭老師和藹地問。

“沒什麼大事,我和小月過來主要是想請教您有關咱們校史的問題。”我回答道。

“今天你們可找對人兒了,我們老兩口經曆了幾任校長,教齡比你們的年歲大多了,學校哪方麵的事兒,說吧,我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嗬嗬……”郭老師還是那麼謙虛幽默。

“聽說咱們學校原來是姓王的一個大地主的莊園,是嗎?”我試探著問道。

“是啊,這個姓王的大地主可不簡單那,如果真要探尋王氏莊園的家族淵源,那還得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間,這個問題說來話長,我簡單給你介紹一下吧……”

真不愧是教曆史的老師,郭老師較為詳細的說了一下燕山中學,也就是王氏莊園的曆史。

明朝嘉靖年間,在黑龍江呼蘭河區域,世居著一個女真完顏氏部落——哈達部,這便是王氏家族的起源地。其宗祖就是曆史上曾稱雄一時的古勒山寨首領王杲。王杲本是個棄嬰,被一個叫多貝勒的老獵戶所收養,多貝勒因在打獵時救過哈達部落首領王忠而被收留,隨之遷徙到古勒山,今遼寧省鐵嶺市南關一帶。

王杲,本名阿突罕,稱道“仙女所生,君主之命”。自幼聰明好學,能文善武,為人機敏聰慧,受名人真傳,能解翻漢文字義,精通占卜之術。後率先起事,殺朝廷命官,掠邊堡之財,威震鄉裏,是建州右衛首領。

王杲生有兩個兒子阿台、阿海,一個義女額穆齊,為了強權霸勢,網羅勢力,將其義女額穆齊下嫁建州左衛首領覺昌安四子塔克世,並於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生長子努爾哈赤,即清太祖。王杲便是努爾哈赤的外祖父。

王氏家族的世祖王國神、王國卿兄弟追隨清太祖努爾哈赤征戰四方,屬漢軍“正黃旗”。1638年,王氏世祖王錫袞跟隨多爾袞入關,順治元年,清朝入住北京後,為解決八旗官兵生計問題,遂下令圈地,在這場大規模的圈地運動中,王家受封於西南300裏以內的南燕山,用跑馬占圈的辦法,占據了方圓百餘裏的土地。

解甲歸田後,王氏家族崇神拜佛,遷墳、選陰宅,利用圈占的大量旗地,成為當地有名的豪紳。到六世王命召時便已積累了大量財富。遂即大興土木,建起巨大的封建地主莊園。王命召親自帶著設計師,遠赴北京繪製了某一王爺府建築圖,經過王家幾代人的努力,在燕山陸續建起了成套莊園12處,占地總麵積50餘萬平方米。

王氏莊園從南到北主要有南園、中園、北園和場院四部分建築群體,經過曆史的不斷“洗禮”,如今保存較為完整的就是“南園”,也就是現在的燕山中學所在地,燕中裏麵的禮堂、教師宿舍,學生宿舍等都是王氏莊園的原有建築,後來因為教學質量突出,生源人數增加又在南麵建起平房教室和男生宿舍。而學校的操場,因為空地麵積需要,改建在校門外的一塊平地之上。

“瞧,我們現在住的四合院就是王氏莊園的建築。”郭老師指著自己的屋子說。

“哇!……,怪不得學校裏麵好多仿古建築,現在看來是真的‘古建築’,想不到咱們的學校地址還有這麼一段光輝曆史!”小月忍不住讚歎道。

“是啊,這些遺址有不少曆史研究價值,沒準兒哪年還能作為‘文物’保護起來呢!”郭老師笑著說。

“郭老師,學校裏麵的那口枯井是怎麼回事?”我問道。

郭老師猶豫了一下,拿起杯子喝了口水,卻沒有繼續往下說。

“郭老師,您放心,我們隻是問一下情況,如果涉及到什麼秘密我們保證不會說出去的,是吧,小雨?”小月插話道。

我使勁點了點頭,說道:“恩,請郭老師放心,我們保證說到做到!”

“那口老井嘛……解放前就有,就在六年前我們還從井裏打水吃……”郭老師說了半截又停住了。

“現在井裏的水為什麼不能吃了?我看轆轆上的鐵鏈都鏽的不成樣子了,上麵還蓋上了一塊大石板。”我問道。

“其實,這個問題也不是不能說,隻是怕在學生們當中造成負麵影響。”郭老師說。

“是不是曾經有學生不慎落井身亡?”我問道。

“好吧,既然你們問起來,就跟你們說說,不過,你們絕不能在學生們中傳播。”郭老師終於下了決心。

我們兩個同時重重地點了點頭。

“前任校長之所以把它封起來並說它是口枯井,主要是因為六年前有個高三女生跳井自殺了。她叫董坤,平日裏老師和同學們都叫她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