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欲與財神試比富——富人憑野心“求”富(1)(1 / 3)

要致富,首先還得敢致富。這是無數富人用事實證明了的真理,而這也恰恰是窮人所最缺乏的,也是很多追求財富的人很容易忽視的一點。

富人創富的實戰經曆告訴我們,富人之所以富一個最重要的憑借就是“野心”財富源於夢想,野心創造奇跡!

1.我要賺錢,我要致富

強烈的賺錢欲望是大多數富人成功的第一要素。幾乎沒有一個富人會試圖掩飾他們血液裏始終興奮著的發財欲望:不賺錢,毋寧死。

年廣久,這位安徽一個窮山村裏的農民,說文化,他除了自己的名字以外,幾乎一字不識,說條件,他幼年隨母親外出逃荒,走進蕪湖時,衣不蔽體,赤著雙腳,然而他有高財商,竟靠炒瓜子成了富翁。有人認為這是他機遇好,但當時能炒瓜子的人以數百萬計,為什麼偏偏他發了大財?他的結發妻子耿秀雲說了一番很有道理的話:“年廣久沒有文化,對於‘經濟’,與其說他懂,不如說他會感覺。他不能用語言解釋清楚為什麼世上會有‘錢’這種東西,但他知道錢能使人著迷。並且他對於‘錢’的感覺又是出人意料的精當:擁有它的時候,就叫富,沒有它的時候,就叫窮!”年廣久,這位窮怕了的窮苦農民,就是認定了一個理——要賺錢!要致富!因此,別人說他投機倒把他不怕,隻要沒有人來抓他,他照樣炒瓜子;他在中國率先請雇工,有人說這是要當資本家,但他說人手不夠,不請人怎麼辦?

從年廣久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富人之所以能富,首先還在於敢致富。而這一點恰恰是許多人缺乏的,也是許多人所忽視的。

一個剛年滿20歲的女大學生公開宣稱要做個億萬富妹,也許有人會認為她狂妄,有人會認為她不務正業,還有更多的人會認為她癡人說夢,根本不可能,但她卻實實在在地持有了價值40多萬元的股票。這不是別人給的,而是她用3000元壓歲錢賺來的。

這位女大學生叫吳蓮子,就讀於中國科技經營管理大學。1993年,她發現爸爸的同事中有人買股票。她也想試試,得到媽媽的同意後,她到證券交易所,以自己的名義開了戶,那年她才16歲。

入市後,她在小本子上模擬操作了一年。1994年暑假,她決定實戰一把,她拿出十多年攢下來的壓歲錢3000多元,買了200股外高橋和黃浦房產,暑假結束時她拋出手中的股票,淨賺了1.5萬多元。

初戰告捷,讓吳蓮子十分興奮。從此,吳蓮子便正式開始在股市中遨遊。她堅信自己能成為一個億萬富妹,因為她做過一個概算,如果不考慮成長性有波動,股價有波動,配股追加、投資金額,個別年份的股災等因素,你現在投資1萬元,第24年就會擁有1.1218億元。這不是幻想,而是有事實依據的。如果你1989年在可口可樂公司創立時投有l股股份,那麼到今天已變成價值2.5億美元的資產!

1997年10月20日,《投資導報》發表了她的《投資高成長股捂股不動29年——1萬變成8億元》的文章,她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許多人看了不再懷疑吳蓮子成為億萬富妹的想法。

2.富人不在乎“小富”

天下真不知有多少人一無所成,原因就是他們太容易滿足了。要想致富的第一步就是絕對不可停留在現有的小富的位置上。隻有不滿足於現狀才可以幫助你不斷的獲得財富。

編者有個大學同學,畢業後去了上海,找了個好工作,又娶了位好太太,生活得很好。有一次我到上海出差順便去看了他,他帶我到錦江飯店去用餐。他雖不缺錢,但也沒到可以隨便去錦江飯店的份。所以,我對他說:“都是老同學了,隨便找個地方吃點算了。”他看出了我的意思,便說道:“我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到這地方來對你對我都有好處。”我不解地問:“為什麼?”他說:“你隻有到這地方來,你才知道自己包裏的錢少,你才知道什麼是有錢人來的地方,你才會努力改變自己的現狀。如果你總去小吃店就永遠也不會有這種想法,我相信隻要努力,總有一天我會成為這裏的常客。”聽了他的話我深有感觸,他的話不一定對,從財富的擁有上講,他也不算是大富之人,但他那種不以現狀為滿足的生活態度卻是富人們所津津樂道的。

英國新聞界的風雲人物,倫敦《泰晤士報》的老板來斯樂輔爵士,在剛進入該報時他不滿足於賺九十元周薪的待遇,也不滿足於人人稱羨的優厚待遇,最後當《每日郵報》已為他所有的時候,他還夢想吞並《泰晤士報》,經過一翻努力奮鬥最終他實現了這個夢想。

來斯樂輔一直看不起生平無大誌的人,他曾對一個工作剛滿三個月的助理編輯說:“你滿意你現在的職位嗎?你滿足你現在每周五十元的周薪嗎?”當那位職員麵帶自足神情,答複已覺得滿意的時候,他馬上把他開除,並很失望的說:“你應了解,我不希望我的手下以每周五十元的薪金即已滿足,而終止他前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