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活的就是品位——富人的品位(2)(1 / 3)

這個軍官很不服氣,他向林肯辯解道:“您甚至還沒有問一問我們爭論的是什麼事情,就作出了懲罰的決定,這未免太不公平了吧!”

林肯回答說:“凡是決意要成功的人,不能浪費時間於個人成見,更不能浪費時間承受結果,包括他脾氣的損壞,和自製力的喪失。你不能以這種方式過分顯示你自己,要放棄。雖然是你正確,也要放棄。與其為了爭奪路權而被狗咬傷,還不如將路讓給狗,即使你後來將狗殺死,也不能醫治好你被狗咬的傷口。”

那個青年軍官聽了,頓然醒悟,從此不再和人爭論。

麥柯杜是威爾遜總統的財政部長,他在晚年回憶時,告訴別人一條他在自己一生政治生活中取得的經驗:“不能用辯論擊敗一個無知的人。”

別人爭得臉紅脖子粗,堅持自己是辯論的勝利者,這是一種愚蠢的做法。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家卡耐基有一段名言,他說:“你不能辯論得勝。你不能,因為如果你失敗,你就失敗了,如果你得勝,你還是失敗的。為什麼?就算你勝過對方,將他的理由說得漏洞百出,並證明他是神經錯亂,那又怎樣?你覺得很好,但他怎樣?你使他覺得脆弱無援,你傷了他的自尊,他要反對你的勝利。”

“在你進行辯論的時候,你或許是對的,非常對的,但在改變對方的思想上說來,你將大概毫無所得,如同你錯了一樣。”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曆史上最能幹、最和善、最老練的外交家。也是頗為著名的美國富人,但當富蘭克林還是個毛躁的年輕人的時候,非常好辯,經常把對方說得啞口無言,並以為得意。因此,富蘭克林的朋友們都不喜歡他。

他是怎樣改掉這一毛病的呢?

有一天,一位教友會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訓斥了他一頓:

“本,你真是無可救藥。你已經打擊了每一位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你的意見變得太珍貴了,沒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發覺,如果你在場,他們會很不自在。你知道的太多了,沒有人再能教你什麼,也沒有人打算告訴你什麼,因為那樣會吃力不討好的,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識了,但你的舊知識又很有限。”

富蘭克林的優點之一:就是他接受了那次教訓的態度,他已經能成熟、明智地領悟到他的確是那樣,也發覺他正麵臨失敗和社交悲劇的命運,他立刻改掉了傲慢、粗魯的習慣。

“我立下一條規矩,”富蘭克林說,“決不準自己太武斷。我甚至不準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見表達,比如‘當然’、‘無疑’等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我想象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或‘目前,我看來是如此’。當別人陳述一件事而我不以為然時,我決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錯誤。我會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這件事上,看來好像稍有兩樣等等。我很快就領會到我這種改變態度的收獲:凡是我參與的談話,氣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謙虛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更減少了一些衝突。我發現自己有錯時,我沒有什麼難堪的場麵。而我自己碰巧是對的時候,更能使對方不固執己見而讚同我。”

“我最初采用這種方法時,確實和我的本性相衝突,但久而久之就逐漸習慣了。也許50年來,沒有人聽我講過些什麼太武斷的話,這是我提交新法案或修改舊條文能得到同胞的重視,而且在成為民眾協會的一員後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重要原因。我不善辭令,更談不上雄辯,遣詞用字也很遲疑,還會說錯話,但一般說來,我的意見還是得到廣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