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富人會不會沒落——富人的出路(3)(1 / 2)

百富勤的投資項目非常廣泛,覆蓋的地區也很廣,主要的業務包括股票產品、定息債券、直接投資、資金管理、物業投資及發展和投資買賣等等,也就是說隻要是高利潤回報的業務,百富勤都是滿懷興趣地加入。

從1993年開始,隨著亞洲經濟的發展,急需大量的資金,世界各地的資金源源不斷地流人亞洲市場。百富勤就抓住這次大好機會全力發展證券業務,在1994年成立定息工具部門,主要為亞洲企業以亞洲貨幣發行債券集資。該部門的發展以超乎想像的速度發展,先後參與了6個國家的3項發行債券活動,涉及債券總額達到150億美元。

百富勤的發展表麵上看來一帆風順,其實投資風險一直伴隨在它身邊,隻不過百富勤成功得太快,它忘記了投資的要訣——“分散風險”,導致它的投資金額過大,而且忽略了亞洲市場的風險,孤注一擲地把資金投入到亞洲,沒有分散資金投資到其他市場,導致了以後的失敗。

導致百富勤全軍覆沒的失誤是印度尼西亞投資業務。由於百富勤的投機心理太強,越高風險的業務就越投入得多,所以在印度尼西亞和韓國的投資過大,將近6億美元,相當於總投資的25%~30%。它忽視了彙率的風險,也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實力對風險的承擔能力。

很快,因為印尼盾和韓元大幅貶值,百富勤的投資產生了重大的損失,尤其是定息債券(這些債券以有關國家貨幣計算價值)損失驚人,賬麵損失高達10億美元,約77億港元,加上其他部門的虧損,總損失達100多億港元。

在沉重的打擊下,百富勤終於支撐不住,宣告清盤。它的成功在於選擇了許多投資機會,所以得以發展,它的失敗則在於其投機心理太強,以孤注一擲的方法進行要麼大富、要麼就大敗的自殺般的經營。

這樣財雄勢大的成功企業就因為投機心過重,孤注一擲的去賭明天而導致了最終的成敗。同樣的道理,對於富人來說,做什麼事更是要量力而行,謹慎而行。絕不能像賭博一樣,把成敗押注在一個項目上,不成功便成仁,那樣就會背負太大的風險。投資做生意,一定要先考慮本身的財政情況,不要盲目地追求高回報的投資項目,因為風險是隱藏在利潤背後的,隨時都會跳出來逞凶,如果缺乏足夠的周轉和啟動資金就像被人掐著脖子一樣,喘不過氣來。

這就好比股市的那些股民,很多人懷著賭博心理,一看到那個股票升得快就全力跟進,用盡所有資金購買該股,卻不知股價達到頂點的時候像跳水一樣下跌,這些投機的股民往往損失最為嚴重,而且沒有資金回笑,拉低成本,最後隻有眼睜睜地看著別人買到了便宜貨賺大把的錢。

相反,那些謹慎穩重的股行高手,在買股前往往首先考慮這些股的風險,然後在考慮自己的資本,作出適當的投資決策。比如說購買一隻股票,自己手頭上有10萬元,那麼隻投入5萬元,然後視漲跌情況再用餘下資金追倉,絕對不會犯孤注一擲的毛病,這樣萬一有風險的時候他們也有足夠的資金周轉,很快就可以翻身。

財富就是如此,對於富人來說,一切都是來得不易的,千萬不能輕易的拿出全部家當去冒險,即使要冒險,也有給自己留下一定的後路,留下一定資本。

9.富人隻有時刻反省,才能不斷進步

富人隻有懂得時刻反省自己,才能不斷進步。

人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的,不僅形體如此,心智也如此。10年前也許你認為金錢萬能,隻要有了錢就算是擁有了世界。5年前你可能認為惟有事業成功這一生才算是沒有白過。現在呢?或許你會覺得惟有心境愉快才是生命的最終意義。

不管這10年來的改變如何,也不管改變是正麵還是負麵,你都得反省反省。因為至少你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也會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很多人就是因為缺乏自省能力,不曉得自己這些年以來的轉變,才會看不清楚自己的本質。而一個不曉得自身變化的人,就無法由過去的演變經驗來思考自己的未來,當然隻能過一天算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