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天機和人(1 / 3)

這個冬天,國境處的小爭端稍稍平息。這正是休養生息的好時候,以備更大的戰爭。

第二年是永祿三年。肥沃的海道麥子青青蔥蔥,櫻花繽紛,新葉欲滴,處處是初夏的味道。

義元在府中發布了上京命令。

大國今川龐大的軍備讓天下瞠目,豪壯的宣言讓小國破膽:“除掉一切阻擋我們行軍的力量。”“但凡迎接我軍,以禮相待者,一律編入麾下。”這便是那簡明的宣言,可以看出義元率領下的今川家族是如何不把天下人放在眼裏。

根據出陣日記,出兵令是五月一日發布的,向今川黨各領內諸城、各部門將士同時下達的出陣令。

端午過後五月十二日,義元的嫡子氏真留於府中守衛,其餘諸將帶領大部人馬在沿途領民的歡呼相送中聲勢浩大而去。那華麗豪壯的武者、馬標、大旗、小旗、馬具等光輝耀目,眼前猶如展開了一幅絢爛的畫卷。

兵數看起來有兩萬五六千,但行軍時虛稱有四萬大軍。

之後,前衛軍的先鋒於十五日宿於池鯉鮒宿處,十七日向鳴海方向進發,並向織田領土內的諸村放了火。

天一直都是散發著暑熱的響晴。麥田的田壟,盛開著豆花的土地都幹裂著。

從村莊中升騰而起的黑色煙霧四下飄散。織田領土內並沒有響起一聲槍響。百姓們看來都事先得到了織田家的避難通知,此刻村中已無一處人家在家中放有財產。

“清洲成了空城了吧。”今川家的將士們因為過於順暢,開始有些懈怠。因為大將義元於十六日進入了岡崎,刈屋等地方更加嚴格地配備了守衛隊和監視兵。

以鬆平元康為首的三河武士幾乎都已不在岡崎城中了。因為預料到義元軍通過敵方丸根據點時,必會遭到猛烈襲擊,他們先一步出陣去了前方。

去年,元康在向大高輸送兵糧起身前,義元曾立下約定:若是成功,便允許元康回歸三河。

可事成之後,義元仿佛忘記了自己所說一般,直到今日都未見有什麼履約的意思。

忍無可忍的一些三河武士開始策劃在義元上京時采取一些行動,被元康製止了。元康依舊老實奉命,再次去往前線,攻打丸根據點的棘手敵人。

一片寧靜。清洲城今夜也像往常一般寧和肅靜,代表平安的燈火依舊亮起。城下的民眾們關注著那燈火,可這似乎也是暴風雨之前的燈火。淡定的城中樹木讓人想起可怕的台風眼。

城內還沒有向民眾發布任何布令。提醒逃難的布令也好,責令進行抗戰準備的布令也好,什麼布令都沒有。就連“請安心”這樣的安撫民心的通告也未曾有。

商家店鋪照常營業,匠人們一如既往地勞作,百姓也照常耕地。隻是數日前,街上禁止了旅人的通行。町內因為這點稍顯落寞了些,飄蕩起了不安的氣氛。“據說西上的今川大軍有四萬大軍。”“打算怎麼防禦呢?……信長主公。”“怕是怎麼防禦都無濟於事。咱們的人數與今川軍的比起來還不足人家的十分之一。”町中常有人惶惶不安地議論紛紛。

今天佐佐內藏助成政帶領小部分人馬從春日井郡的居城趕到清洲主城。昨天,愛知郡上社的柴田權六登城。前天,西春日井的下方左近將監、丹羽郡的織田與市、海東郡津島的服部小平太、羽栗郡栗田的久保彥兵衛、熱田神宮的千秋加賀守季忠等等眾多織田方將領都現身清洲主城。

也有將領退回領地,但至少有一部分留在了主城。“現在是關鍵時刻!”擔憂著領主浮沉的領民留意著將領的頻繁往來,“是在評議是向今川家臣服,還是賭上身家一戰到底吧!”民眾的猜測雖說不完全正確,卻也相差不遠。城內已經連續幾日爭執不休了。大家分為軟硬兩派,主張“萬全之策”“家族重要”的將領認為此時向今川家臣服才是上策。但這樣的紛爭沒有持續太久,因為其實信長事前早已自有打算了。召集老臣、族人前來,是為了告訴大家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為了征求穩妥的保身方法和領土的保全策略。

有很多將領得知信長所想後,踴躍支持信長,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信長自己也催促他們快些回陣地,“這裏沒什麼事。”於是,清洲城看起來沒發生什麼太大變化,依然風平浪靜,人數也未見有所增加。隻是信長並未就此平靜。他好幾夜都是幾次起身看軍中士兵送來的報告,今夜簡單吃了幾口晚飯,就坐在了大廳的陣務席上。

數日來沒有離去的將領都在席間,他們緊鎖眉頭,愁苦的麵容昭示著織田家興盛以來遭遇的最大的國難。

雖然睡眠不足,但都繃著神經。在座的有森三左衛門可成、柴田權六、加藤圖書、池田勝三郎信輝等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