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自學手冊之自學書籍
之前說過了學習中醫西藥建立以陰陽五行為中心的宇宙觀,又說到了在中醫的學習中應重視醫理,避免神秘主義。故此中醫學習初期,就去攻讀黃帝內經,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是較為不切實際的,而現代人的注解,從某種角度來講,明顯大多不夠完備。因為黃帝內經的涉及內容很廣,需要注解的內容很多,現代大多數版本的黃帝內經,都在注解上太過簡便,我們雖然不求注本中沒有錯誤的成分,但是這種十分簡略的注解方法,顯然會起到令人誤解的作用。故此我們閱讀內經,最好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古文基礎,對一些名詞有了熟悉的認識後,再去閱讀,到時不但事半功倍,還會有意外的收獲。
中醫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去讀的書籍,可以分為幾大類。
一類是黃帝內經類的基礎經典,作為中醫理論的基礎經典,據說是秦越人(扁鵲)所寫的《難經》,也是必讀經典之一,但是這本書與黃帝內經類似,也是極為古奧的,另外它一直作為黃帝內經的補充而存在,故此讀它更改在閱讀黃帝內經之後。學習中醫的必讀書籍中,還有一類就是本草類了。本草類書籍,主要是針對草藥,作出分析,說明其性味作用的書籍,本草類書籍中,最早出現的是《神農本草經》,據說是上古一位叫做神農的聖王縮寫的,但是這本書的原本已經在戰火中亡佚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是這本書的殘章拚湊本,另外它的內容也比較少,藥草相對後世本草書籍要缺失一些。但是就閱讀價值而言,神農本草經的價值卻還是很高的,其中的一些論述,都很有待開發,一些對藥物的評價,是後來許多醫家都沒有發現的。而且它的內容較少,雖然具有一定錯誤(任何書籍都不能是完美的)。但是如果作為中醫初學者,它無疑是一本研究草藥的入門書籍。較之後麵要提到的一些傷寒論之類的書籍來說,我還是建議初學中醫的朋友能夠先讀讀這本書,對一些基礎類草藥或日常食物的藥性先做一下了解。
這樣可以便於大家對中醫內容的學習,在讀到一些藥方時,也可以更好更快的了解其藥物配伍的含義。
學習中醫,一定會接觸到傷寒雜病論這本書,這本書是漢代名醫張仲景所寫的書籍,張仲景被現代人尊為醫聖。他的方劑,一直影響著中國幾千年來的醫術發展,吃過中成藥的朋友,肯定常看到“仲景牌”的藥物吧?張仲景老師的書,主要針對疾病的診治,方劑的配伍,做出了大量的論述,他的藥方很精準,被後世醫家很是推崇。但是張仲景老師的書中對基礎理論和藥性論述的不多,這也就造成了一些剛剛學習中醫的朋友,在閱讀《傷寒雜病論》的時候會比較迷茫,難以找到調理,這種情況是比較正常的。
另外仲景老師的書裏還出現了一些方言,和一些藥物重量的換算問題,這個對於現代人的自學者來說,也是比較難以理解的。故此張仲景老師的書,在初期,也是比較難懂的。通過以上論述,我想一些朋友已經明白了自學中醫的步驟,首先是熟悉藥性,對藥性有所了解,才是要緊的。
另外我在這裏,還要推薦一本並非專屬醫學的書籍————老子。老子這本書,又被道教稱之為道德經,是一部論述老子本人的宇宙觀、處世觀的書籍,雖然它被奉為宗教經典,但是其內容本身,卻沒有任何鬼神學說的特色。而是以純粹的智者看到生命和世界的角度出發,講了一些古樸而有理的思考方式。學習中醫時,一些哲學的思考模式,也是比較重要的,因為中醫的中心是一種辯證的思考方式,而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們的論述中,則大多數都帶有辯證思想。所以在學習中醫的初期,看一些古代思想家們的論述,有利於幫助我們本身建立理解中醫的宇宙觀。
另外要注意的是,對於古人的論述,我們不可輕易非議,但如果你有足夠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那麼你可以提出不同的觀點。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朋友,經常表示對中醫古籍的不同點,但是本身又不去將這種不同點驗證清楚,隻是將其置於一種似有似無的位置。如果這類朋友僅僅是一個中醫古籍愛好者,那麼這種情況,當然是不會被在意的;但如果您是想學習中醫的內容,那麼顯然這種情況就比較不負責了。當然,我這裏說的不負責,不是對中醫古籍的不負責,而是對別人健康的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