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思路
相信我們在座的大多數人都對中醫有所了解,那麼中醫的治療思路是什麼,相信有人已經很清晰了。所以我所講的,隻是重申,並不是要教授什麼,當然,也是為了讓新來的朋友能了解一下。
中醫診病,並不會將治療症狀作為第一任務,簡單解釋一下的話,就是某位病家頭痛,醫生不會以去除頭痛這個症狀為先,而是會以調整病家的身體素質為第一任務。這個說法比較模糊,具體解釋起來,可以這麼說,很多疾病,是具有自愈性的,當某個人生病時,找到醫生,那麼這名醫生首先要想到的是看看以這位病家的身體素質,是否有可能自愈。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對病家施以調理,令其加快自愈速度,或穩固身體正氣。能做到這一步,這個醫生,便算是基本合格了。
一般醫生用藥,隻要不出現嚴重的失誤,基本是不會令一些患有尋常疾病的病家出問題的。
有些疾病,雖然來勢凶猛,但實則卻並不難以治愈,比如胃火熾盛引發的一些咽喉疾病,往往會引起病家發燒、咽痛等多重病狀,但是這種情況,卻並不難治愈。所以大家學醫,不要以此作為功績。治愈了這類疾病後,不要洋洋自得。真正高深的疾病,往往是一些看似平常,或不太急迫的疾病。
比如有些人長期頭痛,一些醫生見後便以常規的治療頭痛的止痛藥治療,其實頭痛是最能表現人體陰陽失衡的表現之一,怎麼能這樣輕視呢?這時候,就會體現出好的醫生的手段了,良醫往往會仔細查看,認真詢問,而後論治。庸醫肯定是以常病論治。其結果自然是截然相反了。這類庸醫運氣好時,遇到能夠自愈的患者,便混過去了,若是遇到大病潛伏的病家,便要惹禍了。
很多疾病,發展的久了,往往會和元氣攪和在一起,庸醫用藥,隻知道粗略的祛病,不知道兩者兼顧,如果運氣不好,還會令元氣和邪氣一起排出,造成死傷。
我們都知道,有些治療麵癱的藥膏,祛邪效果就很好,但是這種藥物,卻不是人人可用的,比如遇到久病之人,用的過度,就會發生危險了。民間醫生不知道這個原因,就經常有發生事故的例子。
所以中醫治病,有時候還會遇到一種問題,就是不敢祛邪,為什麼呢?有些病人患病日久,邪氣很盛,正氣和邪氣僅僅在伯仲之間,而這種病又必須用傷害正氣的攻邪藥,用的少了,病情不會好轉,用得多了,正氣則會一起消亡。此時良醫就會選擇極緩的治法,有些時候,就被病家誤會為無能了。
以上三部分,就是中醫治病的三個重點,當然,大家基本暫時不會有機會遇到後兩種。前一種叫不祛邪可愈。中間的叫做辯證可愈。最後一種則可以叫做攻邪難愈。
中醫自學手冊
中醫自學手冊(試編)
之所以要試著編輯這個手冊,是因為看到了很多朋友在閱讀中醫書籍、試圖了解中醫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疑惑並無法迅速地解決,故此我才有了寫下這個手冊的想法。
常常能看到一些朋友在學習中醫的初期遇到一種很難入門的情況,還有些朋友則自認已經入門,可是在一些職業中醫眼裏,他們卻走錯了方向。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朋友詢問一個學習了一段時間中醫的朋友該如何調理腸胃,這位學習了中醫的朋友便馬上告訴了他一些能滋補腸胃的食物。這種情況在常人眼裏固然無可厚非,但是在中醫學研究者看來,則是有嚴重缺陷的。
我們要知道,所謂腸胃不好這一情況的誘因很多,那麼相對應的調理方案自然也就很多。是不是真的需要用補?是不是還需要排邪?還是有其他問題?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內容。
之所以會出現以上這種問題,其主要原因,與中醫書籍的出版有一定關係,當然也和中醫界人士的宣傳方式有一定關係。
這點我們姑且不論,我們在這裏先簡單論述一下學習中醫時應該首先對自我有哪些要求。當然,這些要求中我不會談到醫德,因為這點是大家必須具備的。
我們下麵主要是針對中醫學習中會遇到的知識內容做一些較為細致的分層:
【世界觀】
在針對中醫進行學習時,首先應有與中醫的理論相符的世界觀,我們在閱讀中醫書籍,了解中醫內容較長一段時間後會發現,中醫在麵對很多人體反應、自然變化時有自己的世界觀,而這種世界觀的中心點,是由炁(音同氣)、陰陽、五行、四時等元素組成的。
中醫首先將萬物生成,都以炁的形式進行解讀,並將此視作構成萬物的根本。然後又在此理論基礎之上,衍化出了陰陽理論。陰陽理論之所以會出現,與我們對其的了解層麵是分不開的。古代的先賢們不僅意識到了炁的存在,還在很多方麵針對炁做了大量的考證研究,並且逐步對炁有了以針灸、藥物等方式去影響和操控的技術。
但是在麵對多變的人體和自然環境時,單純以炁的方式去針對人體做出解析是很難完善的。因為炁的概念本身就很模糊,無法針對人體的發熱、發冷、顫抖等具體表現作出具體的回答,所以在真正治療的過程中,就造成了很多不便。於是陰陽理論就在之後成為了針對這些問題做出解答的基本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