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回複:2009-03-30 11:51:12
麻杏石甘湯源於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有近兩千年的曆史,可謂是千古名方。由麻黃、杏仁、生石膏、甘草四味藥組成,主要用於治療內有積火、外感風寒的發熱、咳嗽、哮喘等病證。不論患者多大年齡,隻要屬於“外感風寒、內有積火”,都可以用。
該方每味藥的用量需要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定。中藥的用量有自己的鮮明的特點,與西藥用量的計算方法是不一樣的。用量與體重關係不是很大,主要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有關。譬如生石膏的用量,主要與內火的嚴重程度有關。內火主要表現為舌質的紅赤、顏色的深淺,舌苔的薄厚、顏色等,所以中醫看病最好看本人,要把病與人的體質狀態結合起來,不能隻見病、不見人。
小雨點 2009-04-01 17:28:14
苑博士,你好!我給孩子喝了這服藥:玄參40克、生地40克、麥冬40克、 羅漢果1個,加冰糖兩小塊,煎水500毫升,代茶飲,孩子兩天後拉肚子,一天4次,是正常反應嗎?還有孩子有鼻竇炎,可以給開服藥嗎?謝謝。
博主回複:2009-04-01 17:45:20
腹瀉可以清除體內的熱邪,沒關係。孩子每天拉4次,應屬於正常,每日兩次更好。但現在不用再喝藥了,祛邪過度就要傷及正氣了。中醫上講“中病即止”。有時,我給患者開大黃時,都要單包,讓患者根據大便情況,自己調整大黃的用量,甚至棄大黃不用,以免傷正。
至於你索要治鼻竇炎的方子,因我未見到患兒,還真不好滿足你的要求,見諒。
書中顏如玉 2009-04-02 10:50:01
博士,您好!我一上午都在看您的博文,收獲很多,想請教一個小問題:因為最近寶寶老咳嗽,而且一般是受涼引起,急性發作期過後,總有很長的調整期,而且即使用藥治好了,其後數日仍會有夜間和早晨咳嗽幾聲的問題。您的文章主要談的是肺熱咳嗽,我不知道有沒有風寒致咳的問題。受涼咳嗽也是肺熱嗎?我不懂,所以不知道您的食療方是否適合我的孩子?謝謝!急盼回複!
博主回複:2009-04-02 11:10:20
風寒致咳也有,單純的風寒致咳又稱為風寒咳嗽,風寒咳嗽治療起來較為簡單,比較少見,常用的方子就是三拗湯,即麻黃、杏仁、甘草三味藥組成。雖然孩子是受涼引起的咳嗽,如果纏綿難愈,伴有咽紅、咽痛、咽癢,也屬於肺熱咳嗽。這種情況下,不清肺熱,僅用散風寒的藥物,效果不好!
皓皓媽媽 2009-04-07 23:41:41
博士,你好!非常慶幸能看到您的博客!
現在孩子的情況是:因沒有找到小兒清肺化痰止咳衝劑,我買了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因為裏麵有麻黃、杏仁、生石膏、甘草4味藥),寶寶的咳嗽遵從您的治療思路,現在基本好了。除了孩子偶爾咳一兩聲,也沒有感覺有太多的痰,就是還會清嗓子。針對孩子的大便幹結的問題我采用了王氏保赤丸等藥物,孩子前天解便兩次、昨天解1次,可是今天又沒有了!而且剛才我去看看他睡覺,一摸滿頭汗!您說我現在該怎麼辦?小驗方和黃芪粥並用可以嗎?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還用嗎?
盼回複!非常感謝!有機會一定登門造訪!
博主回複:2009-04-07 23:52:40
根據孩子的大便情況,孩子體內有熱邪是顯而易見的。
夜間眠中出汗,中醫稱為“盜汗”。許多醫生一看 “盜汗”,就說“陰虛”,是典型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古人說“盜汗多陰虛”,並沒有說盜汗就一定是陰虛,內火大也可以導致盜汗。很多小孩服用清熱瀉火的藥物,盜汗反而治愈了。治療這種盜汗可以用小驗方增液湯(玄參、麥冬、生地、羅漢果)。
小兒咳喘口服液也可以用。黃芪粥暫時不用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