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周武王鹿台散財(2)(3 / 3)

貪望高官特地來,金符玉冊獻金階。子牙早定防奸計,難免封神劍下災。

話說武王封了飛廉、惡來二人,子牙出朝,回相府,不表。

單說當年馬氏笑子牙不能成其大事,竟棄子牙而他適。乃至今日,武王嗣位,天下歸周,宇宙太平,即茅簷蔀屋,窮穀深山,凡有人煙聚集之處,無有不知武王伐紂,俱是相父薑子牙之功。今日一統華夷,薑子牙出將入相,享人間無窮富貴,權牟人主,位極人臣,古今罕及,天下人無不讚歎:“當日子牙困窮之時,磻溪坐隱,此身已老於漁樵;執意八十歲方被文王聘請歸國,今日做出這無大不大事業來。”今日講,明日講,一日講到這馬氏耳朵裏來。馬氏此時跟隨了一個鄉村田戶之人。其日聞得鄰家一個老婆子對馬氏曰:“昔日你當時嫁的那個薑某,如今做了多大事業,……”如此長,如此短,說了一遍,說得那馬氏滿麵通紅,一腔熱烘烘的起來,半目無語。那老婆子又促了他兩句,說道:“當日還是大娘子錯了,若是當時隨了薑某,今日也享這無窮富貴,卻強如在這裏守窮度日。這還是你命裏沒福!”馬氏越發心裏如油煎火燎一般,追悔不及,越發怒惱。

當時馬氏辭了老婆子,自家歸來,坐在房裏,越想越恨:“我當初如何看不上他!這雙眼睛,還生在世上!”自思:“便活一百歲,也隻是如此;天下豈有這等一個大貴人錯過了,還有什麼好處!”又想:“適才這個老婆子說是我沒福,不覺羞慚,再有何顏立於人世!不如尋個自盡罷!”乃大哭了一回。心裏又想:“恐怕不是他。假如錯聽了,天下也有這個同名同姓的,卻不是枉死了?”自己又自解歎:“且等到晚間,俟我這個丈夫來家,問他明白,再也未遲。”那日天晚,隻見那農夫張三老往城中賣菜來家,馬氏接著,收拾了晚飯與丈夫吃了,因問曰:“如今薑子牙,聞說他出將入相,百般富貴,果然真麼?”張三老聽說,忙陪笑臉答曰:“賢妻不問,我也不好說,果然是真的。前日薑丞相在朝歌,甚麼樣威儀!天下諸侯,俱各聽命。我那時要與你說去見他一見,也討個小小的富貴;我隻怕他品位俱尊,恐惹出事來,故此一向不曾說得。今蒙娘子問及,隻得說與你知道。如今遲了,薑丞相回國多時,隻是當初在這裏好的。”馬氏聞言,半日無語。這張三老恐娘子著惱,又安慰了一回。馬氏假意勸丈夫睡了,自己收拾渾身幹淨,哭了數聲,懸梁自縊而死。──一魂往封神台去了。及至張三老知覺,天已明了,馬氏氣絕,張三老隻得買棺木埋葬。不表。後人有詩歎之:

癡死尚望享榮華,應悔當時一念差。三複垂思無計策,懸梁雖死愧黃沙。

話說次日子牙入朝見武王,奏曰:“昔日老臣奉師命下山,助陛下吊民伐罪,原是應運而興,凡人、仙皆逢殺劫,先立有‘封神榜’在封神台上。今大事已定,人、仙魂魄無依,老臣特啟陛下,給假往昆侖山見師尊,請玉符、金冊,來封眾神,早安其位,望陛下準老臣施行。”武王曰:“相父勞苦多年,當享太平之福;但此事亦是不了之局,相父可速宜施行,不得久羈仙島,令朕凝望眼耳。”子牙曰:“老臣怎敢有辜聖恩而樂遊林壑也!”子牙忙辭武王,回相府,沐浴畢,駕土遁往昆侖山而來。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