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愈來愈多的教育家都說:“父母不應該為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了,因為溺愛,會害了孩子。”
可是我們為什麼還要列舉出“父母一定要為孩子做的50件事情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不想溺愛孩子,所以有些事情才不得不做:我們不想為孩子包辦所有的事情,也無意讓父母成為孩子的仆人,但是孩子要獨立,要健康快樂地成長,卻是離不開父母的幫助。因為孩子獨立的能力、快樂的心境、健康的身體都是父母給予的。
我們不為孩子包辦任何事情,但是我們要教給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我們不想主宰孩子的人生,但是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判斷、自己選擇;我們要給孩子智慧的頭腦、美麗的心靈和健全的人格,難道這些事情父母不需要去做嗎?
在這裏我想講一個小故事:教堂被洪水淹沒,神父不停地禱告,因為他堅信,上帝一定會拯救他的。
當洪水淹過桌子,有人劃著小舟經過,讓神父上船,神父說:“謝謝你,不用麻煩,上帝會救我的!”
洪水淹過樓梯,有人開著救生艇經過,讓神父上船,神父說:“不需要了,謝謝你,上帝會救我的。”
洪水到了屋頂,神父緊緊地抓住教堂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機飛過讓神父趕緊上去,神父說:“謝謝你,我在等待上帝救我。”
結果神父死掉了,在天堂他責問上帝:“你為什麼不救我?”
上帝說:“我的孩子,我已經分別派出了小舟、救生艇和直升機去救你,你卻不知道。”
其實我們的父母就好比是一個上帝,在孩子的成長中,我們不代替孩子做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就好像上帝並不親自去救助神父一樣,但是父母可以給孩子必要的幫助,就好比上帝為神父準備的小舟、救生艇和直升機,因為孩子畢竟要自己努力爬到小舟、救生艇和直升機上去。
但是我們需要比故事裏的上帝多做的一件事,就是讓孩子清楚的知道,你已經為他做了足夠的事情,不要再指望父母為他做得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