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
孩子除了自己的家人,他還應該屬於某個群體,孩子應該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和別的孩子交朋友的能力,父母要善於利用孩子的這種能力。
嵐絮從小就喜歡和別自己大的孩子玩耍,隻要看見附近有大孩子,她就坐不住了想要加入進去。
父母從來不關心孩子怎麼交朋友,因為他們長大嵐絮總會有辦法的。例如她看見一群大孩子正在一起玩皮球,她就先跑過去,也不說話,就對著別人傻笑,專注地看著別人玩,好像充滿樂趣一樣比玩的人還認真,剛開始那些玩球的孩子誰也沒有注意到她,但是她還是繼續傻笑著,總有什麼時候,那群孩子的球會飛遠了,她比其它人跑得都快,把球追回來然後依舊笑嘻嘻地還給人家,然後繼續專注地看著。
撿球的次數多了大家都注意到這個隨時一張笑臉的小女孩,她也站得愈來愈近,漸漸就有人把球也傳給她了,就這樣,嵐絮一麵繼續傻笑一麵就加入到了別人的遊戲中。等到遊戲結束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認識她了,還和她約好了下次玩球的時間。
這就是孩子自己的方式,任何時候他都有交朋友的願望和交朋友的能力,假如當嵐絮想要加入那些孩子遊戲的時候,她的爸爸媽媽跑過去拉著她的手對那些大孩子說:“我女兒特別想和你們一起玩,你們都是哥哥姐姐,帶著她一起玩吧。”估計那些孩子還不會和嵐絮玩得那麼愉快,為什麼,因為性質不一樣了,不是他們願意和嵐絮玩,而是長輩要求自己的,好像自己有帶小妹妹玩耍成了一種義務,這樣的方式當然很難建立友誼。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很多事情需要孩子自己去主動參與,而不是讓父母帶領他們。
讓孩子參與其中
——參與同伴的遊戲 孩子在幼兒園也好,國小也好,都會接觸到自己的同伴,參與到同伴中的遊戲中去是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最佳方式,也有助於孩子培養合作意識,而且在孩子的成長中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
——參與社會活動 父母有的時候會帶孩子去參加一些親人朋友之間的聚會,或是舉辦類似的聚會等,這樣的場合也應該讓孩子參與進去,讓孩子懂得必要的禮儀。若你們是主人,更是一個好的機會讓孩子用一個主人的身份來接待別的小朋友,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禮儀;二是讓孩子從小覺得自己是一個被尊重的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的社交能力。
——參與家庭活動 家庭中有許多事情父母也沒有必要回避孩子,從最簡單的家務勞動到家裏的經濟情況等,即使孩子目前還不能理解,當你們談論這些話題的時候也應當著孩子的麵讓孩子聽到你們的討論,當他自己有任何想法的時候便能夠主動去表達,隨著孩子思想的成熟,他會自然而然地和參與到討論中來並提出令你們驚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