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症,又被稱為恐懼症,是一種由環境因素而帶來的身心疾病,是指對某種特定的事物或情境所引起強烈的、持續的和不合理的恐懼,且常伴有回避行為,它會給人造成身體上和情緒上的多種紊亂。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緊張還會降低人體免疫抗病能力,以致引起各種疾病,如脫發症、多汗症、肌肉痛、緊張性頭痛、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厭食症等。
常見的臨床類型有以下三種:
(1)社交恐懼症。主要表現為害怕,因害怕當眾說話或與異性交談;害怕當眾吃飯;當眾寫字時控製不住手發抖;怕見人。害羞,臉會紅;或堅信自己臉紅,已被別人看到,因而惴惴不安;害怕與別人對視。除焦慮外,還有麵紅、心悸、震顫、出汗、惡心等症狀。
(2)廣場恐懼症。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恐懼症,約占全部恐懼症病例的60%。主要表現為:患者不僅對廣場感到恐懼,而且對人多擁擠的場所例如商店、影劇院、菜市場、車廂等感到恐懼;害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特殊恐懼症。指特殊物體或情境引起的不合理焦慮。如病人不敢接觸尖銳物品、不敢登高、不敢過橋;害怕雷雨、黑暗;害怕各種小動物等。擔心自己會遇見引起恐懼的物體或情境,擔心接觸後會產生可怕的後果,為了減輕焦慮采取回避行為。
2.緊張症的簡單健身處方
對付緊張症的最好辦法就是要盡量避免與誘發緊張因素有關的壓力,學會休息和自我調節。對於輕度的緊張症,可以采取閱讀,書法,繪畫,養花,釣魚等措施進行自我調節,用來緩解緊張的狀態。積極參加體育健身活動,能夠有效轉移個體不愉快的意識、情緒和行為,使人從煩惱和痛苦中擺脫出來。
進行體育健身鍛煉,會使人的大腦釋放出一種自然合成的鎮靜劑——內啡肽,內啡肽發揮作用時,會使人感到輕鬆興奮,同時體育鍛煉又是一種娛樂活動,能使人的頭腦從擔憂以及其他緊張性思維活動中解放出來,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將使身體適應日常生活,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
(1)推薦健身方式。放鬆心理操、音樂體操、保齡球、蕩秋千、旅遊。每個人可根據自身的情況及時間安排,對這些健身方式進行合理的選擇。
(2)注意事項。
◎選擇喜愛體育鍛煉並從中獲得樂趣。這是體育鍛煉產生良好心理效應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不喜愛或者不能從中獲得樂趣,就不可能產生滿足感和良好的情緒體驗。
◎體育鍛煉應以有氧活動為主。避免激烈的競爭,有氧活動包括散步、跑步、遊泳、騎自行車、跳繩、健美操等。
◎運動量應以中等強度為宜。研究表明,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心率最好控製在最大心率的60%~80%,每次活動時間不少於20~30分鍾,每周3次或3次以上,這樣才有利於心理健康。
◎持之以恒地進行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效應隻有在有規律的鍛煉的基礎上才能顯示出來。身體練習隨著總時間的增加,體育鍛煉所產生的良好心理效應就會隨之得到增強。
3.放鬆心理操
可以想象自己的手臂與腿是沉重的、溫暖的。當想象這些情景時,你能夠使那些地方的血流量增加,這使得放鬆反應突然發生。放鬆練習要在他人指導語或自我指導語的暗示下緩慢地進行。常用的指導語如下:
(1)平靜而緩慢地呼吸,我的呼吸很慢、很深。
(2)我感到很安靜。
(3)我感到很放鬆。
(4)我的雙腳感到輕盈和放鬆。
(5)我的踝關節感到了輕盈和放鬆,我的膝關節感到了輕盈和放鬆,我的雙腳、踝關節、膝關節、臀部全部感到輕盈和放鬆。
(6)我的腹部、我的身體的中間部分感到了輕盈和放鬆。
(7)我的雙手感到了輕盈和放鬆,我的手臂感到輕盈和放鬆,我的雙肩感到輕盈和放鬆,我的雙手、手臂、雙肩全部感到輕盈和放鬆。
(8)我的脖子感到輕盈和放鬆,我的下巴感到輕盈和放鬆,我的額部感到輕盈和放鬆,我的脖子、下巴和額部全部感到輕盈和放鬆。
(9)我整個身體都感到安靜、沉重、舒適、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