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上)(1 / 1)

………………蘇州悅來客棧………………

“雲天,我去辦事,你要是覺得悶就讓人先陪你去逛逛,啊。”墨雲怡一邊整理著東西一邊對墨雲天說著。

“知道了,姐。”墨雲天應道。

“好,那我走了……”墨雲怡說完便走了出去。

墨雲怡走後,墨雲天走到窗邊推開窗透氣,賈贏端了水果走了進來。

“雲天,吃點水果吧~”賈贏剝了個橘子,掰了一瓣遞到墨雲天嘴邊。

“謝謝。”墨雲天張嘴咬下橘子道,“對了,好不容易來蘇州,你陪我出去逛逛吧,整天待房裏實在無趣。”

“好的,你等一下,”賈贏走到床邊拿了掛著的白色鬥篷給墨雲天披上,嘴角含笑柔聲道,“你病剛好,別又著涼了。”

墨雲天看向賈贏笑了笑,道:“走吧。”

窗外微風徐徐吹入房中,撩撥的床幔飛舞。然而墨雲天不知道的是,窗外樓下的街道上,站著剛好路過的晟蘭君,二人剛才本沒有什麼的舉動在晟蘭君眼中卻顯得異常曖昧,同時也異常的眨眼。

“君兒~君兒?你在看什麼?”晟夫人走到晟蘭君身邊,疑惑的看著晟蘭君。

………………清明小科普………………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

清明最早隻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2)。

中文名:清明節

英文名:Tomb-SweepingDay

節日時間:公曆4月4或5或6日

節日類型:中國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中國、越南、韓國、琉球

節日起源:祭祀

節日活動:禁火、掃墓、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

節日意義: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

起源:山西綿山

前一個節氣:春分

後一個節氣: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