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世上無難事,隻畏有心人(1)(1 / 3)

堅定不移

勝利青睞那些堅持到底的人

堅忍是成大事者的共同特點

也許每個成功者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劣勢或缺點,但堅忍的個性始終是他們的共同特點。他們不會被任何困境和噩運摧毀,更不會因惡劣的處境、艱苦的工作而氣餒。如果沒有堅忍的個性,即使天賦異稟,也無法成為一個傑出的人。

假如富蘭克林沒有堅忍的個性,他根本就不可能成為美國總統。初入律師界,他遭到了近乎致命的失敗,但是他並沒有沮喪和絕望。他說就算失敗了九百九十九次,他也仍然要嚐試第一千次。

隻考慮如何到達目的地

堅忍的人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因此,不管路途中有高峰、大河,還是沼澤,為了終極目標,他會堅定不移地去攀爬、去穿越。他們隻考慮如何能走得更遠、更接近目的地。

愛迪生的家境並不富裕,為了維持生計,他十二歲就開始在火車上賣報,兼做水果和蔬菜生意。但是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用兼職賺來的錢購買了很多化學藥劑和實驗用品。他知道隻有堅持做實驗才能讓自己有所建樹。每天晚上回到地窖時,他已經筋疲力盡,可是他依然堅持實驗。有許多人的理想迫於現實而泯滅,但是愛迪生並非如此,否則,他也會被淹沒在芸芸眾生之中。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做實驗,他又有了一個離奇的想法——在火車上做實驗。這遭到了人們的譏諷,但他並不理會。後來,經過他的努力,列車長終於同意了。愛迪生把實驗器具運到了火車上的一間空閑休息室,因為賣蔬菜、水果會耽誤時間,他又雇用了幾個想賺零花錢的小孩幫助他。

直到二十一歲的時候,愛迪生依然隻是個報務員。但是,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不但沒有放棄成為發明家的偉大理想,實現理想的願望反而與日俱增。遲遲不成功讓愛迪生有了很大的危機感,於是他更加瘋狂地投入到了二重發報機的實驗當中。上司並不理解他,認為他是存心搗亂、懈怠工作,便對他說:“連傻瓜都知道一個人怎麼可能同時發兩份電報呢?”但愛迪生相信二重發報機可以造福人類,而且還是他揚名的好機會。

二重發報機問世幾年後,人們才逐漸接受了它。愛迪生已經不滿足於報務員的高報酬,他毅然辭掉了工作,借錢開始搞發明。雖然經曆了很多失敗和挫折,可是他並沒有氣餒。他曾經向政府推薦能夠提高效率的投票機,但是政客們認為,投票並不需要效率,投慢點也許有好處。他也曾經四處販賣電報印刷機,可是卻沒有一點前程。這一番折騰讓他結識了很多人,有的人鼓勵他,但更多的人卻鄙視他。屢次失敗後他始終在堅持、在探索、在困境中掙紮。直到他發明了普用印刷機,才改變了他的命運。這部印刷機賣了4萬美元,這讓愛迪生欣喜若狂。他用這筆錢建立了工廠,為進行更偉大的發明創造了條件。

持之以恒,才能出類拔萃

西奧多·凱勒博士曾經說過:“很多人缺少持之以恒,誓死都要堅持到底的精神,這的確令人遺憾。他們並非缺少對成功的渴望,而是缺少應具備的意誌力,所以才顯得不堪一擊。當一切都很順利的時候,他們尚能有效地工作,一旦遭遇失敗就垂頭喪氣,開始懷疑自己,甚至放棄。他們又往往承襲舊規,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力,懼怕創新,隻是一味重複前人做過的事。”

一些人沒有取得成功的原因並非是能力不足、缺乏誠意,或者沒有對成功的熱切渴望,而恰恰是缺少持之以恒的決心。他們經常質疑自己是否該去完成某件事,因此這類人做事往往會半途而廢。

如果不能持之以恒,無論一個人多有智慧,也不可能出類拔萃。有很多人原本可能成為出色的音樂家、藝術家、教師和醫生,卻因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最終碌碌無為。

最終能夠獲得成功的人,都是做事持之以恒的人。

想征服一切,先征服自己

失敗是成功之母

挫折和失敗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成功者和平庸者的區別在於以不同的心態去麵對。

溫德爾·菲利普斯曾經說過“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印證了無數成功者的早期經曆。很多人都是在經曆了無數的失敗之後才走向成功的。

勇敢的人在經曆失敗之後反而會更加堅強,失敗的刺激令他們不甘平庸,讓他們奮發圖強。正是經曆失敗的沮喪,他們才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擁有了強大的力量。

一枚炮彈在克裏米亞戰爭中摧毀了一座美麗的城堡,卻意外地炸出了一個有著汩汩清泉湧出的泉眼,後來這裏便成了聞名遐邇的旅遊景區。其實困難也是如此,或許它短暫地打擊了我們的心靈,但是卻能夠激起振奮的泉水。

困難可能就是你發展的新契機

有兩個強盜看到路邊的一個絞刑架,其中一個說:“如果沒有這鬼東西,我們的職業該有多美好!”另一個卻說:“嗨,你這個傻瓜,幸好有這東西,我們才能吃上這碗飯,要不人人都能來當強盜了。”其實世界上很多事皆是如此,困難可以擊垮大多數人,也能讓有堅強意誌的人勝出。困難看似很難解決,但也很可能是發展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