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互聯網未來的六大力量22(1 / 2)

第四章B: 百度的中國,中國的百度 高管真空和央視封殺

在百度小雞快跑式的擴張過程中,盡管李彥宏小心翼翼地將百度分為兩部分,即原來的技術體係和後來的銷售體係,各司其職,盡可能少地相互發生關係。但在業績的壓力下,不可避免地導致百度的資源向銷售體係傾斜,從技術導向到結果導向,這一轉變還是對百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百度曾經出現過很奇怪的現象,如果用韓喬生式的解說就是: 在2006年到2008年間,百度曾經出現過COO和CTO長期空置的情況,CTO空置了兩年,COO則要更長一些,達12個月。而到了2010年,隨著葉朋和李一男的相繼離職,百度的COO和CTO又再度雙雙虛位以待。

盡管李彥宏對於每次高管的流失總是痛心疾首,但還是給了外界這樣的印象: 為了百度的明天能更上一層樓,李彥宏會求才若渴;但畢竟在不同階段百度需要的人才是不太一樣的,所以當百度上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後,李彥宏又會去尋找新的更適合的人才,而把之前的人才置於尷尬之地,才有了百度留不住人的結果。

在2006年百度高管第一次離職高潮後,李彥宏卻沒有急著任命新的COO和CTO。按照官方說法是因為這兩個位置很重要,所以要仔細挑選最合適的人選。這個說法很有趣,COO沒有,CTO沒有,公司照樣轉,憑什麼說明這兩個位置很重要?就算是騎驢找馬,也比光腳走路強啊。

可以對比的是CFO的缺位,在原CFO王湛生海南度假發生意外後,僅僅3個月後百度就任命了新的CFO。

從百度第一任CFO、COO、CTO的持股情況也可以看出:CFO王湛生,持股1.0%;COO朱洪波,持股0.9%;CTO劉建國,持股0.9%。如果說百度的CTO相當於內堂長老,COO相當於外堂長老,那麼CFO就相當於護教法王,地位明顯要比COO和CTO高一截。

用流行的話來說,神馬COO、CTO,都是浮雲。

隻要有CFO能夠和投資者們打好關係,保護公司股價就行。

因為CTO的缺位,百度在研發上也有點不思進取起來。這就導致了近幾年來百度一直沒有推出什麼很給力的創新性產品,而是躺在過去的功勞本上睡大覺。之前李彥宏曾經說過,在中文搜索上,百度領先競爭對手三到五年。可現在競爭對手不但推出了一係列口碑不錯的創新性產品,在最核心的中文搜索上也與百度打平。

不過,長時間做股價而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也是不行的,所以在COO和CTO兩位高管空缺了一段時間後,葉朋、李一男相繼來到百度。

這個時候,百度還是保持了先打雷一年以後才下雨的風格——例如2007年說要做電子商務,一年之後才推出“有啊”;在央視曝光競價排名的種種積弊後說會推出新的係統,等到鳳巢千呼萬喚始出來,相隔也是一年。

按百度的技術積累,這樣的節奏很不給力。要解釋為什麼有著那麼好的底子還這麼不給力,恐怕也是因為百度考慮的,是優先做股價。

2011年2月,百度一拆十之後的股價爬到了120美元附近,已經高於2008年12月因為央視曝光大跌後的低點,也就是說至少翻了10倍。

之所以要優先做股價,是符合後到的百度高管們的利益的——據說葉朋和李一男來百度上班時,兩位長老拿到的期權是按之前幾個月的平均股價計算的,接近300美元。後來股票跌到100美元左右,對於兩位長老來說自然無利可圖。

而從百度股價變化的情況來看,也是符合看準了機會的投機者的利益的。北京奧運會開幕的時候,百度的股價還在300美元之上,到了2008年年底就跌回100美元出頭,過了一年又回到500美元的高位,之後又因為Google的退出中國一路飆升,直到最近的1200美元(按拆股之前複權計算),典型的先洗後拉啊。

在這先洗後拉的過程中頗有意思的是,李一男2008年10月來百度報到,當時的李彥宏曾高興地對外宣稱“百度2.0版本誕生了”,結果一個月之後就發生了讓百度股價大跌的央視曝光事件。而李一男本人在2010年2月離職,外界的猜測是“與百度被黑有關”。但最終的結果卻是李一男與無限訊奇總裁兼COO龔宇的互換東家,與先洗後拉的節奏完全符合。關於這一巧合的猜測,我們稍後再說。

央視曝光百度競價排名積弊,也正是過去百度過於偏重眼前利益和收益所導致的一係列問題的集中爆發。如果百度能夠趁股價較低的時候進行一個策略的調整,開發一些新的項目,積弊就不會那麼深。因為,一方麵這個時候股東們對於業績的要求可能就不如在300美元的時候來得那麼迫切;同時,李一男剛剛到位,或許能幫助百度更好地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