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互聯網未來的六大力量29(1 / 3)

第六章E: 戰爭之王周鴻禕 時不濟兮騅不逝

俗話說,樹的影,人的名。

一個人的名字可能起錯,但外號一定不會錯。

例如奇虎360的董事長周鴻禕,就有好幾個外號,如“野蠻人周鴻禕”、“紅衣大炮”。還有人形容,“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互聯網之周鴻禕”,說的就是周鴻禕在解決問題時的直截了當,以及在互聯網行業單挑天下無敵的戰力。就連像騰訊這樣的巨頭,在3Q大戰中都沒有能從360和周鴻禕身上討到好處。在3Q大戰後,不管周鴻禕的反對者承認不承認,在未來決定中國互聯網命運走向的那張桌子旁,已經有了周鴻禕的位置。

與我們前一章提到的雷軍一樣,周鴻禕的原籍也是湖北。和雷軍一樣,周鴻禕也是程序員出身,同樣的注重細節和把控,同樣的聰明和能言善辯,但在他身上,我們還是看到了不同於雷軍的九頭鳥特質。

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兩人不同的道路,即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

周鴻禕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好鬥、愛折騰、不按常理出牌的人。這種性格最早要追溯到周鴻禕的幼兒園時代,據周自己的說法,在幼兒園的時候永遠都是打架,每天回家都被打傷,回家被家長打,回幼兒園繼續打,打不怕。

如果說金山員工不服輸的性格是在與微軟的競爭中後天養成的,那麼周鴻禕的這種性格則是天生的,而不按常理出牌更多是後天形成的。高中的時候,周鴻禕讀了一本叫《矽穀熱》的書,特羨慕裏麵的境界,到了大學就開始自己辦公司,與三教九流一起打過混過,這也養成了周江湖氣息濃、目的導向的風格。說起來這與之前章節中提到的百度將中國國情利用到最大化倒是有些類似,但在這方麵,“海龜”的招牌似乎比“土鱉”好用,至少在第一印象上,會有不少人認為周鴻禕是個隻會逞匹夫之勇的“野蠻人”。然而如果你看過周鴻禕2008年對Google推出Chrome的意圖的分析,而這些分析在之後的兩三年中被一一印證,你會發現,周鴻禕絕對是一個被低估的人。

從1998年創辦3721起,周鴻禕質問過CNNIC“是官是商”,和百度為搶地址欄打過官司,在雅虎與楊致遠鬧翻繼而與馬雲相互“封殺”對方,和瑞星、金山、卡巴斯基打過口水仗,尤其是對金山,42條微博將金山股價打下6個億,而比較近的大事件,則是開篇的3Q大戰。

這已經超出了周鴻禕說的受《矽穀熱》啟迪的範疇,至少在我印象中沒有哪家矽穀公司能像周鴻禕那麼折騰。

2004年、2005年的時候,周鴻禕折騰的動靜比較大,所創辦的3721賣給了雅虎,個人也擔任雅虎中國的總裁,在雅虎內部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革命。因此,也連續兩年被評為“IT十大風雲人物”。

當然,現在各種評選越來越多,就連“IT十大風雲人物”這樣聽起來那麼正式的名頭,在網上搜索時也都存在各種各樣的版本,但這多少能說明周鴻禕在那兩年鬧出的聲勢。

這一折騰最終以馬雲接手雅虎、周鴻禕做天使投資告一段落,從折騰的結果看,周鴻禕說什麼也不會滿意。

更何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百度,就在周鴻禕與楊致遠鬧翻離開雅虎之後不久,當年與周鴻禕搶過地址欄打過官司的百度,施施然地在納斯達克上市了。

而且這一上市就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追捧,在美國這樣的投資市場,好不容易有一個中國加搜索那麼好的概念的股票可以投機,於是百度就這樣一騎絕塵,到現在總市值直奔400億美元而去。

那個時候的周鴻禕或許不會預見百度的今天,就連百度上市後,周在一次記者采訪中建議大家不要著急,先看看雅虎、微軟、Google以後的動作。隻要能夠本地化,在搜索領域,他不認為像百度這樣的本地公司有多大的優勢。在他看來,將3721賣給雅虎在當時還是值得的,隻是這兩年白折騰浪費了時間而已。

所以,周鴻禕當時把3721賣給雅虎,歸根到底還是底氣不足。雖然周鴻禕在國內這一畝三分地上誰都敢惹,但到底還是被進入中國的國際巨頭唬住了,沒有和它們交鋒的決心。也就是說,周鴻禕雖然厲害,但也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但事情的發展卻是,雅虎、微軟、Google都沒能做好本地化,而是被熟悉巨頭套路的海歸李彥宏殺了個片甲不留。

周鴻禕的失策在於他在做沙盤推演的時候出現了根本性的錯誤。他在分析對手的舉措的時候不是按照常規去推理,而是將對手當做周鴻禕——也就是說,他覺得如果自己在雅虎、微軟、Google的位置,對付3721和百度的方法隨手拈來,所以他才會覺得本地公司優勢不大。但他卻沒有想到,雖然說大象理論上也會跳舞,但那麼多年來會跳舞的大象也就出了那麼一兩隻,而且就算能跳舞,跳得肯定也沒有自己好。而李彥宏或許沒想到周鴻禕的那幾招,但他的眼界要比周鴻禕高一些,也懂得如何按巨頭們的正常反應來進行推演,從而抓住對手的破綻一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