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1 / 3)

方牛子說幹就幹,當天下午,他就返回家把自己的木匠行當全部打包帶來,另外還帶了半袋黑麵來。

“姐,我要在你家長住,這是口糧。”

方氏剜了他一眼,沒好氣地說道:“你不交糧,我還能餓著你咋地?”方牛子嘿嘿笑個不住。

這次方寧有了紙張和筆墨,畫起圖來方便了許多。方氏看到這些稀罕東西自然又是一番盤問。方寧隻好修飾性的解釋一遍,方氏驚愕不已:“這禮送得也太大了吧?咱家可跟宋家沒啥來往啊。”

方寧接道:“下個月二十五宋柳過生,我到時給她送份禮補上去。人家送來了,不收也不好。”方氏也沒再說什麼。心裏不住讚歎,宋老財那麼摳的人怎麼養出了如此大方的女兒?

甥舅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一個畫一個實驗。方牛子的頭腦十分靈活,有時候方寧隻畫個大概,他就能自己琢磨出來。

他們首先要把番薯打成粉,曬幹,然後等天稍冷些再做成粉條。要做暑粉的第一部就是將清冼幹淨的番薯磨成薯糊。這道工序十分繁瑣費力,古代可沒有攪碎機,一切全靠人工。這第一步就讓兩人犯了難,方寧能想的辦法就是先把番薯切成碎塊,然後用磨磨成糊糊,再用篩子過濾。但是他們家沒有磨,隻能用村口的公用磨盤。這也有兩大難處,一是即便他們天天磨也做不了多少,二是他們不能天天占著磨盤。

兩人苦思冥想了好久,這個難題最後還是靠方牛子攻破的,他從手搖式脫粒機上找到了靈感,“你看,既然咱能脫苞穀為啥就不能切碎番薯嗎?咱把槽做深些,做大些。不用手搖了,用腳踏。一次能扔進去好多番薯,切個差不多,最後再用大木錘砸幾遍,你看這樣行不行?”

方寧一聽,兩眼放出敬佩的光芒。兩人一商定好,方牛子就開始行動了,他先和杜朝南上山去伐木。一回來就鑽進木頭堆裏開始敲敲打打,有時還會抽空去一趟鎮上找鐵匠做些零碎東西。

大舅方滿子中間來看了一次,帶來父母的口信,讓他回去好好的做木匠活別瞎折騰了。方牛子仍是那副九頭牛都拉不回的架式。

方滿子勸煩了,忍不住嚷了一句:“咱爹一定後悔給你起這個名字,一頭強牛!”方牛子滿不在乎的笑笑,一副懶得爭辯的樣子。方滿子最後氣哼哼的走了。

眼看著工具快做好了,方寧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忙問道:“小舅,咱在哪兒做?”

方牛子早就在琢磨這個問題,按理說應該在他家做,可是如今爹娘都不支持他,而且做這個用的地方大,用水也多,他家院子小不靠河,相較而言,還是大姐家合適。

“就在你家做吧?這院子挺大取水也方便。”

“好,我也是這麼想的,能人見識都相同。”

“一邊去。”

六天後,方牛子做的第一台古代版粉碎機登台亮相。令兩個欣慰的是效果竟然不錯。方牛子頂著爹娘的叨嘮,哥嫂的不滿拉回了幾大車番薯到方寧姐,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試驗。方氏和杜朝南本來也覺得兩人胡鬧,可是他們都是心軟之人,不忍心看著方牛子勞累,一得了空就來幫忙。幾個人很快就有了分工,夏寧秋寧姐妹倆負責在河邊冼番薯,方氏和杜朝南往院裏抬運洗淨的番薯,方牛子則負責踩踏粉碎機。另外他又做了三個大木桶,方氏還出麵找胡奶奶借了兩口大缸。不過從這兒以後,杜朝南就攬下了給胡家挑水的任務。

番薯經過幾道工序,最終變成薯糊,然後再用細篩子過濾,上麵的粉渣可以用來喂豬,之後將過濾後的濕粉倒入水缸和大木桶中進行沉澱,沉澱後再將上層的水放掉,將最下麵的濕粉曬幹就成了澱粉了。

這麼沒日沒夜的忙碌著,到第一批薯粉製成,方牛子的雙腿踩粉碎機踩得已經走不好路了。帶著滿肚子的鬱悶趕來的方滿子一看這情形,也不忍再責怪他了,他換下方牛子繼續踩機子。

秋天的陽光很烈,過了幾天薯粉就曬好了。方牛子手抓著幹粉笑得十分暢快:“就算做不成粉條子也沒關係,把番薯打成粉就不怕放壞了。”當天,在方寧的建議下,方氏用署粉做了好幾道菜,澱粉加白麵再放上切碎的小蔥,攤成薄粉皮再拌辣椒炒;澱粉勾芡做的醋溜白菜,還有澱粉菜湯等等。家裏沒錢買肉,不然做個澱粉酥肉會更好吃。

薯粉曬好後,接下來便要開始做粉條了。此時,天已進入十月,天氣漸漸寒冷起來。一年最閑的時候來了。方寧家這麼大的動靜早就引起了村民的注目,還好,杜家的院牆已經砌好,方牛子一行人就關上大門在院子裏開始做粉條。下粉條是個精細的累活。首先,是活粉麵,這通常需要力氣大的人來做,還要活夠至少半個時辰。大冷天的,方牛子隻穿著一件夾背心就幹開了。粉麵活好後,再用漏粉的模子,將粉麵弄成條狀開始下鍋煮。漏粉模子做了三個,分為粗、細、寬三種式樣。方寧又幹起了她的老本行——燒火。粉條下鍋時,還要時不時攪一下,以免沾成一坨。粉條出鍋後再過一遍涼水就可以用木棍撐著拿到院裏去曬了。因為天氣冷,粉條通常會先凍成冰坨,之後才慢慢曬幹。方寧家的院子裏的地方已經不夠,方氏隻好去跟兩家商量,晾到他們兩家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