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財這回是铩羽而歸,路上仍有些不平之意。
杜朝南回到家後,就隨口將這事給方氏提了提,方氏比他略機靈些心思也細膩些,仔細一問就明白了宋老財的言外之音。她說道:“咱二哥二嫂啥樣的人我清楚得很,他們請吃飯一定是有目的。這還不是有人傳出宋老財要在本村給大兒子找媳婦的風聲了。春妮和蓮花她爹都在和宋老財套近乎。”杜朝南被她一提點也慢慢明白了。
杜朝南遲疑著反問道:“他娘,那咱要不要也請他吃頓飯?”
方氏想了想,搖頭道:“如今宋喬就像塊肥肉似的,都在搶呢。咱可沒那心思,不湊那熱鬧。咱家的夏寧也快有著落了,秋寧也在慢慢尋摸,至於方寧,那是要招婿上門的。對了,他爹,你看看劉雙來這孩子咋樣?”
杜朝南時不時跟劉大同叔侄在一起幹活,對幾人的秉性比較了解,就點頭道:“我覺得這孩子挺實誠的,其實雙喜也挺好。”
方氏笑道:“雙喜是不錯,不過人家劉大同可沒有讓兒子當上門女婿的打算。我抽空試探試探方寧的意思。”
隔了幾天,方氏又去給方牛子幫忙,正好遇到了錢正清的娘金氏,金氏果然如香草所說,為人爽利和氣,金氏見也曾見過夏寧一回,又見方氏幹活實在,性格勤謹,心裏對她也頗為喜歡。香草和方牛子自然樂見其成。
再說宋喬,最近一些日子,宋老財一直在張羅著給他說親,他心中不滿就跟父親嗆了幾句,這些日子一直在縣學讀書及同窗遊覽當地古跡。期間,宋喬還旁敲側擊的打聽了一些關於男女之間的學識。他那兩個同窗對此也是一知半解,不過,一人計短,眾人智多,這三個半桶水加一起就湊成了一桶多,宋喬經過這些時日的熏陶,再加上自己的鑽研,多少有了些心得。他剛回家,小木頭就跑過來告訴他自家父親這幾日的所作所為。宋喬得知父親竟然打著自己的名號去……混吃混喝,他心中就不自覺的湧上一絲窘迫。
等到宋老財腆著肚子心滿意足的回到家,就發現大兒子正一臉嚴肅的等著自己。
“喲,荷生回來了?”宋老財笑眯眯地說道。
“爹,你老坐下,我有話對你說。”宋喬很恭敬地說道,然後稍一停頓就委婉的提醒道:“爹,鄉裏鄉親的,以後低頭不見抬頭見。咱宋家誠如爹所說,又是書香門第,所以,這飯以後還是少吃為好。——當然也不是不能吃,隻是別到處去吃才好。”
宋老財瞥了一眼大兒子,理直氣壯地擺擺手接道:“你這孩子就是不懂人情世故,什麼叫盛情難卻知道不?人家張嘴來請,我不去人家會不高興。”
宋喬當即接道:“可是他們此刻高興了,以後也會不高興。爹,人家一女不許二家,你把我許幾家了?你數數。”
宋老財哧了一聲,恨鐵不成鋼的搖搖頭:“你這孩子讀書讀傻了,我幾時把你許出去了?他們這些人隻管請,我隻管吃,人家不會明晃晃的說出來,我就當聽不懂。”
宋老財說完,撫著肚子回房睡覺去了。
宋喬當夜思來想去,終覺得吃人的嘴短,次日就悄悄吩咐來福買了些東西,給請客的幾家送去,以作補償之意。宋老財得知後,氣得捶胸跺足。特別是當他聽到宋喬竟然給方寧家也送了一份禮時,心疼得難受。當下就嚷道:“你送她家做啥?我都沒吃成她家的飯!”
宋喬不動聲色的答道:“我還以為她家也請了呢。”但是東西已經送出去,即便是宋老財也沒想著去要回來那樣會讓人戳脊梁骨的,他想的是自己早晚會吃回來的。
自從過年時大女兒來信說年後要回來,方氏就一直念叨著,日日懸望。好在對方並沒有讓她等太久,四月中旬時,就有黃家村的一個年輕後生前來報信說春寧的公公黃老爺子的靈柩已經回來了,這幾日就要下葬。這事喪事他們家自然是要去人的,方氏和杜朝南一商量就準備兩人一起去奔喪。方寧倒是有心去年看這個大姐過得怎麼樣,不過喪事不比喜事,一般不多帶人。方寧她們姐妹幾個隻好守在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