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管理學導論(5)(1 / 3)

3.努力提高管理係統的效率。

管理的目標是實現效益最大化,而提高管理係統的效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保證。有幾種提高效率的方法是需要管理者注意的:①遇事首先堅持三個“能不能”原則,即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與別的工作合並、能不能用更簡便的方法完成它。②實行工作ABC分類法,A類事務著重處理,B類事務派他人完成,C類事務可暫緩。③科學地確定可供檢測的工作效率標準;用精湛的指導藝術代替純物質刺激;按職位等級區分工作效率,嚴格、明確地考核,使處於不同能級的員工都充分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工作效率;堅持定期分析工作效率,以期不斷改進並始終維持高效率;建立必要的增援機動部門,集中多餘人員,控製“排隊”式工作時間的浪費。④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工作內激勵和工作外激勵有機結合起來。

4.追求長期、穩定的高效益。

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果企業隻滿足於現狀,故步自封,而不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做出科學的規劃,其結果隻會被淘汰。現代化的企業應根據市場的需要和發展變化做出正確的判斷,以新品種、高質量、低成本迎接新的挑戰,從技術、市場、產品、人才等多方麵進行改進,以不斷獲得企業發展的動力,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的高效益。

總之,現代管理要求在全麵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礎上,實現係統的最佳管理效益,這正是管理效益原理的實質和核心內容,也是它的典型特征之所在。

七、信息原理

古代的飛鴿傳書,各種會議以及決策,都是從信息共享開始,實施執行,然後到信息共享結束。信息作為組織的一種重要資源,是現代管理的依據和基礎,信息技術已成為現代企業的核心技術。管理實踐表明,企業要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善於獲取信息、整理信息、組合信息、利用信息,對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這就是管理的信息原理。

(一)信息的概念

作為反映客觀世界的符號,信息的使用始終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活動。早在遠古時代,人類祖先逐漸創造了語言和文字,成為信息符號的兩種基本形式。信息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概念,至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信息論和控製論的創始人維納對信息所下的定義是:“信息是人們在適應外部世界並且使這種適應反作用於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有些學者對信息的含義作了狹義和廣義的劃分。“狹義地理解,信息就是一種消息、資料或數據。廣義地理解,信息是物質的一種普遍屬性,是物質存在方式和運動規律與特點的表現形式”。

信息具有事實性、等級性、可壓縮性、擴散性、傳輸性、共享性、儲存性、處理性等一般屬性。

(二)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是管理工作的基礎。信息是預測的基礎,信息是決策的前提,信息是協調和控製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據,信息是組織的重要資源。在現代社會,人們已越來越認識到信息作為一種資源的重要性。因為具有了準確、靈敏、及時、有效的信息,才能了解並掌握其他資源的情況和動態,並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獲得這些資源。同時通過信息的指揮和控製作用,使企業能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以高的生產率、低的成本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創造出更多的符合社會需要的物質財富,提高企業和整個社會的效益。

(三)管理信息的特征

有效的管理要求對與企業經營及其環境狀況有關的信息進行全麵的收集、正確的處理和及時的利用。從廣義上說,凡能表述客觀事物,幫助人類相互溝通的所有符號,比如文字、語言、數據、圖表、音像、手勢等,均可成為信息。我們把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這部分信息稱為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價值的不確定性。

管理信息雖然在不同程度上客觀地反映了企業經營中何時、何地發生了何事,其內容應該是相對確定的,但是,這些信息的意義在於它們對人們的啟示,利用其能夠得到利益,亦即信息的有用性或其價值則是不確定的。

管理信息價值的不確定性表現在四個方麵:①信息在不同時間的有用性是不同的;②同一信息在不同地區的有用性是不同的;③同一信息對不同企業的有用性是不一樣的;④信息價值的不確定性往往與使用者的數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