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美國“?劇筆角嶁吞箍?(1 / 2)

總述

20世紀80年代初,卡迪拉克·蓋奇公司預測世界有些國家將需要一種具有主戰坦克火力和較高戰略、戰術機動性的輕型坦克,於是決定投資研製魚式輕型坦克。

該車安裝1門能發射北約製式彈藥的105mm火炮、重量輕、車體低矮、行程大、機動性高、晝采用已證明實的可靠性部件和能用C-130運輸機空運。

1983年1月,公司進行了新車論證,同年9月開始設計。1984年2月製出底盤樣車,同年8月進行行駛試驗。1984年6月,公司還製出了炮塔樣機,並將它安裝在M551謝裏登輕型坦克底盤上做射擊試驗。1984年10月,樣車在美國陸軍協會裝備展覽會上首次展出。

到1985年底,該坦克已完成約5000km耐久性試驗,其中大部分試驗是在內華達州卡爾遜城的霍傑斯機動車輛試驗中心進行。試驗後公司又對側傳動裝置、減振器和冷卻係統等作了小量改進,以便在49℃的環境溫度下工作。後來,公司又對該車作進一步改進,改進項目包括增設熱成像瞄準鏡和1個與主炮並列的望遠鏡,後者作為炮手的M36E1晝夜瞄準鏡的備份瞄準儀器使用。1986年中完成生產樣車,並在泰國進行了試驗。

結構特點

該坦克總體布置係常規方式,駕駛操縱部分在前、戰鬥艙居中、動力傳動裝置在後。

該坦克安裝英國L7A3式105mm超低後坐力炮。為了降低後坐力,公司設計、安裝新型炮口製退器、抽氣裝置、火炮搖架和新式反後坐裝置。這樣,火炮後坐長度加大,耳軸最大受力由333.5kN降至133.4kN。該炮發射北約105mm彈藥和英國新研製的H6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彈藥基數36發,炮塔內存放8發,其中3發是待發彈,其餘均放在炮塔座圈底部的車體內。彈殼袋可儲存彈殼5個。

主炮左側安裝1挺M240式7.62mm並列機槍,有待發彈400發,備份彈2000發,分裝在10個彈藥箱內。車長門外安裝1挺7.62mm或12.7mm的高射機槍,有待發彈分別200發和100發;12.7mm機槍的彈藥基數1100發。炮塔兩側各裝1組4具電操縱的煙幕彈發射器,車內有16發煙幕彈。

該坦克的炮塔和車體都采用“卡德洛伊”鋼板焊接,座圈直徑1.854m,總重5.04t。車長有7個潛望鏡和1個NV-52式晝夜瞄準鏡;炮手有1個M36E1晝夜瞄準鏡(也可配備1個內裝激光測距儀的M36E1SIRE式晝夜瞄準鏡);裝填手有1個前視潛望鏡。炮塔采用電液控製並備有手動控製係統,可360°旋轉,回轉速度為40°/s。火炮俯仰角為-7.5°~+20°,俯仰速度為40°/s。雙向穩定器可以任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