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
中州市政府以文藝搭台、經濟唱戲,搞了一個轟動全國的活動——中州市首屆國際胡琴藝術節暨中州市第六屆經貿洽談會。市宣傳部、文化局等部門聯合成立了藝術節組織委員會。柳北桐、尹天一、劉易幾位都被借調到組委會藝術組,蘇天明作為最大的讚助單位也上了組委會的名單。幾個老酒友又聚首了。
老尹負責的是開場和閉幕的歌舞節目,劉易負責一個千人二胡出行的群眾節目,柳北桐負責他的二胡協奏曲,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了。從藝術節前的二十天,藝術組就開始集中,他們住在中州市的四星級酒店“花園飯店”。分配房間的時候,柳北桐特意要求會務組給他單獨安排一個房間,他要修改《鄉情》的和聲配器,給作品做最後的潤色。並要求酒店把他房間的電話拆了,他不能受一點點的幹擾。
作為中州市最重要的主打節目,柳北桐創作的大型二胡協奏曲《鄉情》倍受市政府的關注,組委會決定花大代價邀請北京青年民族樂團來中州市演奏,特邀的領奏是紅遍北京城的青年二胡演奏家林如玉小姐,指揮排練的就是作曲者柳北桐。
“天降大任於斯人”,這種機會太難得了,不可懈怠,絕對不可懈怠!在柳北桐的藝術生涯中,這是最輝煌、最出彩的一次,他全力以赴地投入了進去。
筱晴那段時間正忙於調動。
那位師大的王教授推薦他到一個外企去做翻譯,工資很高,經常出國。筱晴在她那個中學當外語教師已經十六年了,她自己也希望能有點發展。那個外企已經決定錄用她,但到教育局人事處卻被卡住了,柳北桐已經為她找了有關部門的領導,他支持她的這次選擇,四十歲的女人,以後再想發展,機會已經不太多了。
筱晴還要上課,還要緊張地熟悉自己的業務,為新的工作做準備。她知道市裏在搞大活動、柳北桐很忙,所以也隻是早晚打個電話,問問他的生活。但每次都反複交代他要抓住這次機會,不要喝酒,酒能誤大事。
實際上,柳北桐在酒店隻住了兩天,就去了茉莉家裏。
他現在隻有在那台斯坦威鋼琴旁,才有藝術感覺;隻有在茉莉身邊,他的創造力才能充分得到展示。
茉莉為了她,給劉姐放了假。自己也在單位請了半個月的假,專門在家裏伺候這位藝術家。那是柳北桐最充實幸福的一段時光,有所作為是一種境界,紅袖添香更是一種享受。
這次他的《鄉情》是中州市唯一的一首大型民樂曲目。
柳北桐是搞西樂的,對民族樂隊的編製和配器並不是很熟悉,《鄉情》代表市裏出場,是經過專家論證的,同時參加競爭的還有省城兩位作曲家的作品,而且他們都是長期搞民樂的。而最後,請來的幾位北京的大腕還是敲定了《鄉情》。直接原因就是他那段足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音樂主題。
他大量地研究了國內著名的民樂合奏和獨奏曲。像《長城》《新婚別》《寒鴉戲水》等等,他一邊聆聽,一邊研究這些經典作品的總譜,一邊一字一句推敲他的《鄉情》。
可能是這幾年晚上酒場太多的原因,柳北桐工作的時間和別人不太一樣,他喜歡上午工作。早上起來,吃完茉莉為他準備的早點以後,就坐到了鋼琴旁,叮叮咚咚一弄就是一個上午。下午短暫的休息以後,他再把上午搞定的配器、修改過的樂句一字一字地謄在五線譜的總譜上。
茉莉很安靜,動作像貓一樣輕,投入到創作中的柳北桐幾乎感覺不到她在身邊。隻有那不時遞上的茉莉花茶、熱毛巾,或者是他伸手就來的削好的鉛筆和橡皮提醒著她的存在。那雙充滿愛和崇拜的眼光就在他的身後,關注著他的所有需要。他感到他的後背都是暖暖的、柔柔的……那整個房間裏彌漫的那種相愛的、溫暖諧和的氣息,就這樣直接滲透在了他的樂譜中、他的作品裏。
晚上是他們的休息時間,晚飯總是在那個三樓平台上。天氣漸暖,菜肴清淡又上口,海蜇、粉腸調青椒、清蒸桂魚、清燉牛腩……茉莉摸清了柳北桐的胃口,每天變著花樣來適應他的胃。柳北桐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喝半斤酒,茉莉從煙酒公司一下給他批了一箱子五糧液。
那幾個晚上,是他們談話最多的一段時間。春風夾帶著南湖的水汽、夾帶著淡淡的鬆子香從他們麵頰上拂過,天上的星星默默地眨著眼睛,羨慕地注視著人間的這一對癡情男女。
茉莉總是用幹紅來陪他,她欣賞他酒後的口若懸河,更崇拜他那幾乎是永不凋謝的激情。
人得意時最容易喝多,喝多後最容易忘乎所以,而忘乎所以又最容易犯錯誤,有些錯誤甚至是致命的。
那是北京民族樂團各聲部首席來的第一天。他們試奏了《鄉情》以後,高度肯定了柳北桐的作品。晚上市政府在花園飯店宴請北京遠道而來的藝術家們,柳北桐很興奮,多喝了幾杯。散席的時候,茉莉打電話過來說如果太累你就在酒店住吧。柳北桐說不行,今天特別高興,你趕快來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