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傳世之密(3 / 3)

路超慢慢闔上遊記,來到案前,又恭恭敬敬磕了九個響頭,說道:“師父在上,徒兒必定遵守教誨,順應天道,固守善道,請師父放心。”緊接著心中暗道:“至於什麼是天道,徒兒還不知曉,等知曉了自然遵守,至於什麼是善道,徒兒也一知半解,以後一定會在江湖中摸索,師父你就崩操心了。”

路超旋動石案下的三個旋鈕,隻聽“嗡嗡”作響,洞壁上畫日月處的牆麵分別移開,另一側畫山河處的牆壁也緩緩移動,露出三個暗室。響聲驚醒了熟睡的金角三目神猿和金翅麒麟獸,二神獸也甚是吃驚,好像也是第一次知道此處還有暗室。右側兩個暗室各有一個石床,可以用來打坐練功。“這兩個就是師父所說的日室和月室了。”路超尋思。左側的暗室內堆滿了奇珍異寶,金銀珠寶,其中還懸掛著三把寶劍,光看外表就知並非凡品。看著滿室的珠光寶氣,路超心滿意足,浮想聯翩,“等我離開時,挑兩個好的,一個給阮丫頭,一個給陳丫頭,省得她們說我騙人。”

路超重新坐回石案,苦苦思索,尋找修煉的門徑,麵對如此高深的武學理論,當真是一籌莫展。“要是燕大叔在這裏就好了,他定能解釋我疑難之處。”路超暗暗尋思,“對了,那個村子的張獵戶不是說那裏住了個老學究嗎,多麼的博學多才,還當過皇帝的老師,我且背下這些秘笈,不懂之處向他請教不就得了。”想到此處,路超不禁滿心歡喜,當下覺得腹中饑餓,想嚐嚐紫金葫蘆內的丹藥,又覺得現在還沒有開始修煉,吃了也是浪費,不如出去隨便摘些可食用的野果充饑。也是拍醒趴在地上熟睡的神獸,出洞而去。

洞外,天色剛亮,空氣清新,一片心曠神怡景色,遠處那蒼天神樹遙遙可見,蔚為奇觀。路超隨便吃了幾個野果,拍拍神獸道:“猿兄,麒麟兄,以後小弟就在這裏勤學苦練,不負師父厚望,還望你們兩個多多關照,說不定你們兩個還是我師兄呢,不過也太老了點。”金角三目神猿好似聽懂路超的話,興奮捶胸歡叫,金翅麒麟獸也也跟著仰首咆哮,嚇得附近剛剛出洞的動物又躲了起來。

於是,路超漫長的修煉之路從此開始了,在以後十萬大山將近五年的時間裏,在以後闖蕩江湖漫長的歲月裏,路超徹底迷上了武學的世界,樹立了追求武學最高境界的目標,並始終堅持不懈,勤學苦練,留下了一個個傳頌武林的神奇故事。

在接下來的七天裏,路超終於找到了離開這個山穀,回到村子裏的途徑,當然要借助金翅麒麟獸飛翔的本領。

當張獵戶再次看到路超時,驚訝的表情好像嘴裏塞了兩個雞蛋,抱著路超一陣感人肺腑的話語“兄弟啊,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兄弟你真有本事啊,還能進出自如,大哥我真是佩服!”,並拉著路超在村子上轉悠了一圈,到處炫耀自己兄弟多麼有本事,至於這兄弟是什麼時候認的,那就無足輕重了。路超給了張獵戶一筆錢,讓他在村子上買了一處房產,然後經過他介紹,認識了博學多才的老學究甄夫子甄老先生,當然了要備上一份厚禮。甄夫子從官場退休,博有家資,其書房更是汗牛充棟,如文山書海一般,從旁門左道到大學中庸。應有盡有,路超看的是歎為觀止,想不到這山野之地還隱居著博學大儒。當路超拿出秘笈上一些不懂的詞彙請教時,甄老先生解釋的栩栩如生,深入淺出,令路超大開眼界。

於是在其後五年的歲月裏,路超半年呆在山穀修煉武學,半年呆在甄老先生家裏苦讀經書,修武習文。路超過人的天份很快征服了甄老先生,他屢次勸說路超放棄學武,一心從文,將來必定能夠高中狀元,甚是要寫信給京城為官的弟子,向他們推薦路超,將來必定成為棟梁之材。還好路超意誌堅定的辜負了甄老先生一片為國舉材的苦心,一心一意在通往大俠的道路上茁壯成長。

當半年時間留在山穀時,金角三目神猿和金翅麒麟獸經常來尋路超,給他帶些不知名的野果、奇花異草。路超除了練武,就是騎著金翅麒麟獸遊蕩十萬大山,按照《風某遊記》上記載的內容,踏遍了山穀附近的山山水水。不過那《無極陰陽訣》玄妙深奧,字字珠璣,闡述了武學、人生、甚至宇宙的哲學道理,盡管路超天賦超人,又得甄老先生相助,越到後麵,修煉進度越是緩慢。《無極劍法》同樣玄妙深奧,繁多複雜,雖然隻有二十四招,但每一招的變化竟有幾十式,甚至上百式,按照秘笈上所述,待到大成之時,由心而發,便可窮盡天道自然之力,無往不利。那苦思十年方創立的四十二式無名拳法,古樸雄奇,大巧若拙,路超初始練時,極不習慣,甚至經常打到自己,不過待到時間長久,招式習慣之後,方覺其博大精深,路超時常仰望星空,冥思苦想一夜,方有感悟。

令路超驚訝的是,“無極陰陽訣”練到高深之處,竟和燕天仇傳給自己的那段內功心法有暗合之處,異曲同工之妙。“天道自然,無法無限,萬源歸宗,無勢無形”,路超腦中閃過洞內刻著的那十六個大字,心中暗想:“莫非高深的武學都有相同之處,無法無限,萬源歸宗,莫非越是高深處,越是歸結於大同?”“師父在書中所言,武學之道,分為道家,佛家和儒家,其本源都來源於無極,最終歸於無極。道家和佛家我知道,典型代表就是武當派和少林派,可是儒家又是何派?儒家大儒皆是談文論道,出將入相,從沒聽說過還有什麼武林高手,不知作何解釋?”

“老師,何為儒家?”十萬大山地處極南之地,常年無雪,想不到今冬竟然飄起了鵝毛大雪,對於此地居民,未嚐不是一種驚喜。路超和甄老先生對坐在甄府後院的雨亭內,一邊欣賞雪景,一邊問答。

“孔孟之道也。”甄老先生白須輕撚,微笑的看著眼前的弟子。路超日以繼夜的苦讀,橫掃甄老先生的藏書,從《論語》《孟子》到《大學》《中庸》,從《道德經》到《易經》。甄老先生從沒見過天賦如此過人而又如此用功的學生,時常和其坐談論道,甚感寬慰。

“孔子,孟子?”

“非也!儒家乃千百年來眾多學者的智慧結晶,孔孟之道開啟先河,後來者繼承發展之。”

“道家,佛家皆用於武學,如武當、少林。儒家之道可否用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何為武學?又有何用?”

“扶危濟困,匡扶正道。”路超答道。

“何為正道?何為公正?”

“請教老師。”路超恭敬道。

“依老夫愚見,公道在這裏,天道也在這裏。”甄老先生指著自己的左胸肅然道。

“人心?”

“正是,儒家之道就是帝王之道,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帝王貴為天子,順天道者倡,逆天道者亡,順民心者倡,逆民心者亡。天道就是天下萬民的心。”

“老師所言甚是,學生受教了。”路超一知半解。

“大俠處草莽之中,扶危濟困,救數人。儒家置廟堂之上,治國平天下,救萬民,開太平,何嚐不是俠也。”甄老先生起身背對路超站立,看著亭外飄然而落的飛雪。路超望其背影,隻覺其瘦小的身影突然變得高大偉岸,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起身恭敬道:“多謝老師。”

五年的時光,路超漸漸長成了高大英俊的青年。五年裏,他在風中練武,在雨中練武,在月夜下練武,在烈日下練武,在朝陽下練武,在夕陽下練武,在飛瀑下練武,在山洪中練武。

那兩個練功的石室當真是奇妙無比。剛開始做上去練功時,要不是寒冷之極,要不就是酷熱難當,憑著堅定的意誌和對武學的癡狂,路超苦苦堅持下來,後來漸漸習慣,幹脆連睡覺都在上麵。憑著“無極陰陽功”的日夜深厚,路超已能調和陰陽,不畏寒熱,到了第四年時,已不需再待在石室練功了。隻是那二十四招“無極劍法”的最後四招卻始終無法領悟,前兩招還一知半解,後兩招簡直一竅不通。

五年的時光匆匆而過,路超覺得應該是自己出去闖闖的時候了,於是他辭別了金角三目神猿和金翅麒麟獸,辭別了甄老先生,辭別了那世外桃源般的村子,踏上了風雲變幻,多姿多彩的江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