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火炮的在射程和威力等方麵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以拿破侖為首的歐洲新一代傑出將領的一係列新的戰術運用,將火炮推上了曆史至高點。
拿破侖在土倫戰役中,第一次運用了他那傑出的戰爭天賦。將火炮集中使用。火炮集中使用對於火炮的殺死效果其實作用不大,因為火炮的威力就不是那麼可怕。但是集中使用的火炮對某一塊區域進行覆蓋式炮火打擊,它的威力卻是讓人震驚。
最早的火炮的火炮軍事運用,就是作為步兵的輔助性武器。受限於火炮的威力,行動力,造價等等原因,火炮也無法大規模的裝備部隊。
但是在土倫戰役,拿破侖得到了這樣一個讓他有機會指揮足夠規模的火炮的機會。因此這項火炮的新戰術也就順利地從他那天才般的頭腦裏誕生了。
所謂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火炮覆蓋戰術也是這樣。原本火炮分散使用的戰術,它的戰術目標隻是幹擾敵軍陣列,它的威懾性遠大於它本身的殺死性。但是隨著火炮的逐漸完善,它的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從火炮的射程足以支持它可以被指揮官放在步兵陣列後方,在步兵的保護性從容的發射炮彈開始,它作為戰爭之神的力量就已經開始初露猙獰了。也就是說,火炮覆蓋戰術的火炮本身技術方麵的問題已經達到要求,剩下的隻是軍事家和將軍們把它發明出來。
所謂的火炮覆蓋戰術,也就是將足夠規模的火炮集中起來,對某一區域的敵軍進行全方位的打擊。不同於火炮分散的戰術,火炮覆蓋戰術的戰術目標更加明確。它的戰術目標乃是擊潰乃至消滅某一區域的成建製的部隊。
所謂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擊潰乃至消滅一支成建製的部隊,也就是所謂的有編製的部隊,遠遠要比輕創或是重創幾支同等級的部隊來的效果更好。
因為不管多麼經受嚴格的訓練的部隊,絕大多數的軍隊,它所能夠承受的死亡率是有底線的。無論多麼優秀的部隊,一旦傷亡達到一定比例,總會崩潰。而這個比例的大小也就是區別部隊優劣的最有效的標準之一。
因此在戰場上,一支成建製部隊被消滅或是崩潰,不僅使得戰場上的優劣態勢發生巨大改變。同時對於雙方士兵乃至士官的心理也會產生巨大影響。
俄軍的火炮分成三輪,三個炮兵團三百六十門大炮,加上各步兵師附屬的炮兵部隊一百五十餘門大炮,總計五百餘門大炮,分成三輪,對征召軍所在的中心區域進行全方麵的不間斷炮擊。
人過一千,人山人海;人過一萬,無邊無沿。因此十萬征召軍再怎麼擠壓,它所占據的地域也是很大很廣的。因此俄軍隻對它最中心的區域進行炮擊。好在第一步兵師攻勢極其猛烈,把戰線推進到較為靠前的位置,使得征召軍的中心暴露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連綿不斷的炮擊,不斷攢射的彈丸,熾熱的紅光,炮管發出的濃烈的硝煙。這些,對於被壓著打的土軍來說,無疑是死神的獰笑。一輪一輪的炮彈不斷射入土軍的腹心,仿佛擊打在人的心口,一錘一錘,不斷挫傷土軍的力量和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