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土軍指揮部的將令一下,土軍的大本營立刻調動了起來。整整一萬名禁衛騎兵,開始集結。很快他們便從第二師的側後方斜插進攻。
第二師瞬間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可以說目前戰場上除了第一步兵師負責主攻,俄軍第二步兵師的壓力最大。此時,第三步兵師協同助攻,胸甲騎兵旅壓迫土軍右翼,但是第二步兵師不僅要配合第一師進攻土軍右翼,並且還要負責胸甲騎兵旅的配合。現在他們又要承受整整一萬禁衛騎兵的進攻。頓時陷入危機。
彼得從望遠鏡裏看到卡夫巴茲竟然派出了他手裏所有的禁衛騎兵,嘴角頓時露出一抹冷笑。很明顯卡夫巴茲害怕土軍征召軍隨時會崩潰,因此派出了他手裏掌握著的最後一支騎兵。
此時的土軍,五萬征召軍負責看守龐大難民流。卡夫巴茲事先又派出了整整兩萬的禁衛騎兵,承擔騷擾彼得的後勤線。此時卡夫巴茲手上還有負責自己大後方的五萬征召兵,位於中軍大營的兩萬禁衛步兵,一萬禁衛騎兵。
而彼得一方,除了兩個哥薩克騎兵旅一萬六千人被他派出去執行保護後勤線的任務,其他的所有兵力全都集中在這處戰場。
而聚集了如此大規模的部隊的戰場,它的範圍是非常寬闊的。因此,在戰事危機的時候,隻有擁有馬匹的騎兵,才能滿足指揮官的願望,快速地到達指定戰場,也隻有騎兵的強大的衝擊力,才能較快的獲得良好的戰術效果。
因此在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中,指揮官最希望留下來的預備隊就是騎兵。不僅可以在前線部隊狀況危急的時候迅速趕到指定戰場,及時支援。同時在敵人快要崩潰的時候,一支體力充沛戰力強大的生力軍——騎兵的加入,也可以較快的解決戰鬥,減少部隊損失。
然而,此時的卡夫巴茲,卻被彼得逼得隻能提前使用了騎兵。進攻第二師,減緩十萬征召軍的右翼壓力。不然,如果等禁衛步兵急行軍到戰場,不說部隊的戰鬥力會大幅下降,他恐怕此時的征召軍也堅持不到步兵的支援了。
但是彼得現在手裏還剩下最後一張牌,第一哥薩克騎兵旅。
卡夫巴茲在派出禁衛騎兵後,決定壓上他全部的兵力。立刻命令後方的五萬征召軍向禁衛騎兵靠攏。兩萬禁衛步兵隨時準備支援禁衛騎兵。很明顯,他也看出了第二步兵師的弱點,因此他決定把砝碼全部賭在第二步兵師的身上。
其實此時的戰爭頗有點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風格。雙方將領或是自願或是被迫地將最後的力量放在了側翼,正麵戰場上呈現的膠著態勢,整場戰役的突破點便在土軍右翼,俄軍左翼所在的第二步兵師的身上。
同時整個戰場的風向隨之轉變。究竟是俄軍第二步兵師率先承受不住多麵作戰的壓力呢?還是土軍的征召軍率先崩潰呢?
彼得也沒有想到這位土耳其名將會有這樣的魄力,敢於將全部的砝碼壓上來。好在土軍的征召軍位於戰場後方,同時也不是正規軍。要等到他們趕到戰場,至少需要兩個小時。
此時的彼得也沒有好的辦法。現在他的手上的生力軍隻剩下了一支哥薩克騎兵旅,但是土軍的兩萬禁衛步兵也沒有移動,因此他也不能動,否則出現什麼狀況,他會陷入無兵可用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