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和平條約(1 / 2)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城防軍,擁有二萬人的兵力。而俄國莫斯科堡的警備旅隻有八千人。之所以土耳其的城防軍規模會更加龐大,是因為他們要保護的伊斯坦布爾是一座規模人口遠超俄國的大城市。

然而前文說過,伊斯坦布爾的城防軍和莫斯科堡的警備旅沒什麼本質差別。抓抓小偷,鎮壓人民,這些活可謂十拿九穩。然而他們的本質就是二線部隊,因此戰鬥力也比較的弱。

憑借兵力上的優勢和攜帶來的數門大炮,城防軍成功打退了圍攻蘇丹宮殿的俄軍。但是當俄軍撤退以後,重新將原本分散出去的兵力集結,同時使用從伊斯坦布爾城內的武器庫獲得的火炮火槍等物資,又重新向城防軍發起進攻。

俄軍在港口的戰鬥中減員六百餘人,在蘇丹宮殿的戰鬥減員三百餘人,大概還要有近七千人的兵力。而土軍也要有高達二萬人的大軍。雙方圍繞著蘇丹宮殿,在土耳其的大街小巷發生了激烈的戰鬥。

俄軍的部隊一度闖入蘇丹宮殿內部,但是仍舊被土耳其士兵拚死反擊不得不撤退。

這是一場真真正正慘絕人寰的戰役,不僅僅是此戰中的俄土雙方猛烈搏殺。而是他們所戰鬥的戰場,正是伊斯坦布爾的繁榮的街道。

圍繞著蘇丹宮殿的大街小巷,俱都是整座城內最繁華居住人口最密集的街道,如今卻成為了慘無人道的戰場。俄國軍隊可不會管打出的炮彈是否會破壞平民的房屋。至於土軍,因為俄國攻勢猛烈,也無暇顧及這些平民。

甚至許多的平民還會被兩國軍人強行征用,把附近的建築物拆毀,製造障礙和防線。許多居住在這裏的貴族富商的豪宅,也全都變成了兩國士兵反複爭奪的據點。戰事一開始就進入白熱化。

伊斯坦布爾的激烈交火,即便是在海港口的黑海艦隊官兵也是聽得清清楚楚。

米哈伊爾報告說:“將軍閣下,海軍陸戰旅的旅長報告說,土耳其人抵抗激烈,並且兵力遠勝於我軍。海軍陸戰旅損失慘重,恐怕無力擊敗敵人了。”

布德尼科夫歎了口氣,“也難為他們了。從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戰鬥到現在,他們打了一個晚上了。就算是再優秀的士兵,也會累的。”

......

很快,俄軍開始徐徐後退,重新組織防線。而城防軍也終於可以鬆口氣,救治傷員,分發彈藥,冷卻炮膛,一切的工作有條不紊。

很快,一名舉著白旗的俄國軍官走入了這片剛剛陷入安靜但是仍然隱隱傳來交火聲的戰場。在一名名土耳其士兵的怒視下,神態自若的走到進土耳其軍隊防線前,喊道:“我要麵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陛下,我要麵呈我國沙皇彼得一世陛下的國書。”這位軍官如此反複的喊道。

終於,一小隊端著槍的土耳其士兵走出,領頭的人說道:“那麼,就請走吧。”

原本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君主蘇丹是不想看到任何俄國人的使者的。然而他的城防軍司令官巴蒂喬伊將軍反複勸說,不斷闡述著這樣一個事實,城防軍士兵的抵抗意誌也快到極限了,而對方卻還有幾千名海軍未加入戰場。